满清兴亡史
(民国)汉史氏 著
目 录 · 1 ·
目录
●第一章 开始时代⋯⋯⋯⋯⋯⋯⋯⋯⋯⋯⋯⋯⋯⋯⋯⋯01
●第二章 隆盛时代⋯⋯⋯⋯⋯⋯⋯⋯⋯⋯⋯⋯⋯⋯⋯⋯11
●第三章 衰微时代⋯⋯⋯⋯⋯⋯⋯⋯⋯⋯⋯⋯⋯⋯⋯⋯38
●第四章 灭亡时代⋯⋯⋯⋯⋯⋯⋯⋯⋯⋯⋯⋯⋯⋯⋯⋯68
满清兴亡史 · 1 ·
●第一章 开始时代
○第一节 满洲之建部
长白山之支峰曰布库哩山,通古斯族人居其麓焉。当南宋
时,女真为蒙古所灭,通古斯族人势力之衰,几二三百年。有
女曰佛库伦者,系出女真,不夫而孕,产一男。既长,佛库伦
将他去,命是男以爱新觉罗为姓,名曰布库哩雍顺,置之小舫
中,令顺流而下。至河步,是男乃登岸端坐。其地有三姓,方
构衅。或汲于河,见而问之,诡以我乃天女所生,来定汝乱对。
汲者趋告众,众惊异,遂迎舁至家,决议息争。推是男为部长,
以女百哩妻之。于是布库哩雍顺居鸭绿江源,长白山东,鄂谟
辉之野鄂多里城。由女真变音而号曰满洲,是为满洲建部之始。
○第二节 樊察之受封
满洲既建部,雍顺之裔,思通好于明,以每岁十月为入贡
之期,明因封为建州卫都督,予以印。至正统初年,有猛可帖
木儿者,侮虐部众,部众不服。攻杀之。其弟樊察,子童仓,
闻警而逃。至荒漠无人之境,追者将及之,会有鹊止樊察,首
追者疑为枯木,乃止。由是樊察南遁至朝鲜,失都督印。明人
满清兴亡史 · 2 ·
闻其事,乃命童仓弟董山嗣为建州卫指挥。寻樊察自朝鲜归,
自陈失印之故,明廷诏更予新印。未几,旧印复得。樊察辄匿
新者而用旧者。明人恶其狡,乃分建州为左右卫。令董山领左,
樊察领右,得世袭。
○第三节 觉昌安父子之被害
樊察之后,有孟特穆者,袭封为建州右卫都督,即其子孙
所奉为始祖者也。三传至福满,生六子,令各筑城邑,环卫而
居,号宁古塔贝勒。中有觉昌安者,居赫图阿喇地,以多智称。
又恃长子礼敦之勇,率部众击硕色纳子九人,加虎子七人,灭
之,尽收其地。会苏克素护部图伦城长尼堪外兰,随明辽东总
兵李成梁攻古哷城。其主阿泰之妻,为觉昌安女孙,恐城破被
虏,遂率其第四子塔克世,往援古哷,先后入城。城坚,成梁
攻之不克。尼堪外兰以招抚为名,实诱城中人使杀阿泰。由是
成梁并拘觉昌安及塔克世害之。
○第四节 努尔哈赤之复仇
努尔哈赤者,塔克世之长子也。其生母为喜塔喇氏。既死,
继母待之薄,分居于外。闻觉昌安及塔克世被害,欲复祖、父
仇,以遗甲十三副,攻图伦城,尼堪外兰避之,得甲三十副、
兵百人以归。后讠冏知尼堪外兰在嘉班城,进攻之。尼堪外兰
避于鄂勒辉,筑城以居。寻复攻之,尼堪外兰遁入明边。又令
斋隆率四十人,向边史索之。边吏拘尼堪外兰以予斋隆,遂杀
满清兴亡史 · 3 ·
之。初,明人因努尔哈赤之扰边,曾归其祖、父丧。至是,思
羁縻之,故给以都督,敕书十道,马三十匹,又龙虎将军之印,
及岁币银八百两。
○第五节 建元天命
努尔哈赤既复仇,复率众侵邻近之哲陈部。时浑河方涨,
不得进,乃联绳以渡,跨堞以战。身中五十创,不退,卒取之。
又乘势收完颜部。于是满洲之五豪部皆亡。未几,复并吞长白
及东海诸部。其势骎骎,为叶赫等九部所忌,合兵三万来侵,
营浑河北岸,部众皆惧。努尔哈赤乃与部下之健者,祷于堂子。
启行,至古哷山与敌遇,战,破其众。嗣以哈达部、辉发部、
乌拉部诸长与叶赫部同心,深恶之,遂先后攻略其地。自此制
满洲文,定八旗制。于明万历四十四年,由部众推为覆育列国
英明皇帝,建元天命,国号满洲。是为满洲立国之始。
○第六节 定都沈阳
扈伦四部,虽平其三,而叶赫独恃明不下,明亦倚为北关。
努尔哈赤谋击明,乃书“七大恨”告天。其词曰: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也。明无端起衅边陲,
害我祖、父,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欲修好,设碑勒誓:凡
满汉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故纵,殃及
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人于
满清兴亡史 · 4 ·
清河以南,江岸之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
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哩方吉纳,挟取十人,
杀之边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使我已聘之女,改适
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
耕四艺谷;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
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遗书诟詈,肆行凌侮,恨六也;
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
明又党之,挟我以还其国。已而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
国之相争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何能使死
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
何独构怨于我国也?初,呼伦诸国,合兵侵我,故天厌呼伦启
衅,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谴之叶赫,反抗天意,倒置是非,罔
为剖断,恨七也。
复以击明之故谕其众。遂趋抚顺,围其城,诱明游击李永
芳降之。明人闻边事急,遣辽东经略杨镐集兵沈阳,分四路深
入。努尔哈赤逆战于萨尔浒山及尚间崖,五日间破其三路兵,
乘机灭叶赫部。越三年,进攻沈阳,明总兵贺世贤中矢死。又
攻辽阳,明经略袁应泰被围,自经死。于是河东大小七十余城
皆下,乃以沈阳为国都。
○第七节 宁远之败
辽沈既为努尔哈赤所取,明大震。起用熊廷弼为经略,以
谋抵御。嗣与广宁巡抚王化贞议不合,遂生意见。努尔哈赤乘
之,化贞弃广宁走,廷弼亦退至关内。广宁四十余城,亦为努
满清兴亡史 · 5 ·
尔哈赤所得。寻明为拒守计,从袁崇焕议,筑城于宁远,练兵
士,造铠仗,开屯田,宁远迄成雄镇。努尔哈赤欲取之,率众
十三万攻宁远。是时袁崇焕为宁前参政,刺血书,誓将士,颇
著忠勇。且令闽卒罗立,燃西洋巨炮轰满众。炮一发,决血渠
数里,毙满人数百。三日,再攻再却,宁远之围遂解。盖自努
尔哈赤击明以来,惟是役为不能得志也。逾七月,而努尔哈赤
殁。
○第八节 皇太极与明议和
皇太极为努尔哈赤第八子。父丧时,明督师袁崇焕曾建和
议,欲藉此缓兵,以修理故疆,故遗李喇嘛及都司傅有成等三
十余人来吊。皇太极以书谢之。次年,又遗袁督师书,言和议
事。袁督师乃遣使赍复书至,曰:
辽东提督部院致书于汗帐下:再辱书教,知汗渐息兵干,
伏养部落。即此一念好生,天自鉴之。将来所以佑汗而昌大之
者,尚无量也。往事七宗,汗家抱为长恨者,不佞宁忍听之漠
漠。但追思往事,穷究根原,因我之边境细人,与汗家之部落
口舌争竞,致起祸端。作孽之人,即逭人刑,难逃天怒。不佞
不必枚举,而汗亦所必知。今欲一一辨晰,恐难问之九京。不
佞非但欲我皇上忘之,且欲汗并忘之也。然汗家十年苦战,皆
为此七宗,不佞可无一言乎?今南关北关安在?辽河东西,死
者宁止十人?仳离者宁止一老女?辽沈界内之人民,已不能保,
宁问田禾?是汗之怨已雪,而意得志满之日也,惟我天朝难消
受耳。今若修好,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生男妇,作何送还
满清兴亡史 · 6 ·
?是在汗之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耳。天道无私,人情忌满。是
非曲直,原自昭然。各有良心,偏私不得。不佞又愿汗再思之
也。一念杀机,启世上无穷劫运;一念生机,保身后多少吉祥。
不佞又愿汗图之也。若书中所开各物,以中国之财用广大,我
皇上亦宁蕲此?然往牒不载,多取违天乎?亦汗所当裁酌也。
方以一介往来,又称兵于朝鲜,何故?我文武官属,遂疑汗之
言不由衷也。兵未回即撤回,已回勿再往,以明汗之盛德,息
止刀兵。将前后事情,讲析明白。往来书札,无取动气之言,
恐不便奏闻。若信使往来,皇上已知之矣。我皇上明见万里,
仁育八荒,惟汗坚意修好,再通信使,则懔简书以料理边情,
有边疆之臣在,汗勿忧美意不上闻也。汗更有以教我乎?为望。
已而奉明旨戒通信使,言路亦以和议为非计,事遂止。
○第九节 间明君臣
和议不就,皇太极乃取明遵化。旋越蓟州而西,击退宣大
援兵,取顺义,薄燕京。明之危已在旦夕,督师袁崇焕在关外
闻警,千里赴援,遇之,相与鏖战于沙窝门,互有杀伤。皇太
极知崇焕不去,则明事未可图也。遂设反间,令所获宦官知之,
阴纵使去。宦官乃告变于明帝思宗,思宗果疑崇焕。因责其拥
兵坐视之罪,下于狱。由是皇太极复薄永定门。明之武经略满
桂、总兵官孙祖寿列营以待。皇太极令部众宵冒明旗帜,明日
昧爽,突出不意,四面蹙之。满桂与孙祖寿等战不支,俱死。
皇太极贻书明帝,欲仍就和议,明帝不允,遂掠蓟州而东。
满清兴亡史 · 7 ·
○第十节 建清国号
察哈尔,漠南蒙古诸部之一也。其汗林丹受明岁币,来扰
满洲。又因科尔沁部与满洲通好,怒而击之。且时欲辚轹鄂尔
多斯、土默特诸部。由是科尔沁与鄂尔多斯、土默特等互相连
合,以防林丹。又惧其力不能敌,遂来乞援。皇太极乃命其弟
多尔衮先生,复亲率部众至察哈尔,与林丹战,林丹败死。寻
遣人往谕林丹妻,林丹妻感悟,率其子额哲来降,并献元代所
遗之传国玺。皇太极既平漠南蒙古,自以为攻城略地,所向成
功,国势滋隆,人心向附,遂建国号曰清,改天聪十年为崇德
元年。
○第十一节 收服朝鲜
朝鲜之服属于明者久矣。明恐满洲强大,故于用兵时,尝
命朝鲜遥应以牵制之。皇太极知其故,因命阿敏侵朝鲜。先取
义州,乃渡嘉山江,进薄平壤。其王李倧因防战不利,弃都城,
遁至江华岛,以求援于明。嗣以明之援军不至,遂请和于满洲。
后数年,乘满洲之有事于内蒙古,复毁约以通明,欲攻辽东。
皇太极自蒙古还,复击之,直入国都。倧乃退保于南汉山城,
向明告急,并檄国中诸道勤王。时明方以流寇为急,不暇恤邻。
诸道援军,又相继奔溃。由是皇太极令其部众进攻南汉山城,
获王妃王子,并群臣家属。倧势既蹙,乃出明所给印敕以降。
嗣后岁时贡献,悉如明制。
满清兴亡史 · 8 ·
○第十二节 南进图明
皇太极既得志于蒙古、朝鲜,乃一意图明。命多尔衮南进,
与明督师卢象升战于保定,又战于巨鹿,卢象升以炮尽矢竭而
死。多尔衮乃进略真定、广平、顺德、大名。东渡运河,破山
东省之济南,拘鲁王,走德王,降沂州、莒州等五十城。寻明
蓟辽总督洪承畴以锦州被围,欲援之,调吴三桂等八大将,兵
十三万,进次松山。事为皇太极所闻,率众截击于松山、杏山
间。吴三桂等八大将皆避去,明军死者无算,洪承畴乃退守松
山。粮几尽,松山副将夏承德以城献。皇太极遂入城,获洪承
畴及总兵祖大乐等,乘势取锦州及松山、杏山、塔山。明帝大
惧,遣马绍愉等来议和,皇太极报书许可。嗣因明廷臣交章争
之,和议遂罢。
○第十三节 入山海关
方吴三桂之为宁远总兵也,皇太极尝令其舅祖大寿劝之使
降,而三桂不从。未几,明之内寇李自成逼燕京,朝议尽弃山
海关外四城,召三桂入卫。三桂徙宁远民五十万而西,途闻燕
京陷,不敢前。又知家口被寇所虏,且寇已向山海关,乃回兵
击破之。遣其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来乞师。时皇太极已殁,
福临之顺治元年四月也。福临年幼,不能任事,以叔父多尔衮
辅理之。故三桂之书,亦致于多尔衮曰:
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1234]负之身,荷辽东总兵重任。
满清兴亡史 · 9 ·
王之威望,所素仰慕。但春秋之义,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
人臣之义,谅王亦知之。今我国以宁远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
弃宁远而镇山海,思欲坚守东陲而巩固京师也。不意流寇逆天
犯阙,以彼狗偷乌合之众,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奸党
开门纳款,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今贼首僭称尊号,虏掠妇女
财帛,罪恶已极。诚赤眉、绿林、黄巢、禄山之流,天人共愤,
众志已离,其败可立而待也。我国积德累仁,讴思未泯,各省
宗室,如晋文公、汉光武之中兴者,容或有之。远近已起义兵,
羽檄交驰,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受恩深厚,悯斯民之罹
难,拒守边门,欲兴师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
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而遭国难,北朝
应恻然念之。而乱臣贼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除暴翦恶,
大顺也;拯危扶颠,大义也;出民火水,大仁也;兴灭继绝,
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况流贼所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
义兵一至,皆为王有,此又大利也。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
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
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
于宫庭,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
地以酬,不敢食言。
多尔衮以书呈福临。福临令佩大将军印,往图中原。乃进
兵,败贼将唐通于一片石,抵山海关。三桂将五百骑来见,剃
发盟誓,请人关。多尔衮令三桂所将兵缀白布于肩,以为识别,
使之先驱,遂入关。
○第十四节 击败闯兵
满清兴亡史 ·10·
李自成之东击吴三桂也,自将精锐二十万,直指山海关,
而使白广恩将二万骑,绕出关外以夹攻之,势殊剽悍。及满兵
既入关,贼众自北山亘海,列阵以待。满兵布阵,不能横及海
岸,乃令对贼阵尾,伺其气衰,横击之。阵既具,三桂自右翼
出战,贼力斗,围开复合。战良久,多尔衮命阿济格、多铎率
铁骑二万,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所向摧陷。自成方登
高观战,见军有发辫,惊曰:“满洲兵也。”急策马下冈走,
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不可胜计。自成奔永平,多尔衮命
三桂追之。及永平,自成愤三桂甚,因杀其父襄。走还燕京,
害明诸王,焚毁宫殿,西遁。多尔衮晋三桂爵为平西王,令率
步马一万,追杀流贼。
○第十五节 福临登极
方满兵之入关也,明臣视之,直类于春秋时秦师之救楚。
且多尔衮直趋燕京时,凡所至之区,皆宣布定乱安民,共享太
平之意。故州县官民,皆开门迎降。比至京师,明文武百宫,
亦出迎于五里外。迨进正阳门,路旁老幼,至有焚香跪迎者,
盖以为不利明之天下而有之也。岂知多尔衮一入京,即升武英
殿受贺,且传檄安抚畿甸郡县。未几,复具疏至沈阳迎福临。
福临得疏,趋驾至山海关,经通州,抵燕京,入宫。以顺治元
年十月乙卯朔,躬祀郊坛,告祭庙社,御皇极殿受朝,迁都燕
京,名曰顺天,而以旧都沈阳为奉天。其取明天下,几有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明臣至此虽有悔心,亦何及哉!
满清兴亡史 ·11·
●第二章 隆盛时代
○第十六节 福临之收拾民心
福临既登极,册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又建立丰碑,纪
其功绩。犹恐民不忘明,不肯归附满清,乃施笼络民心之术。
约举之有数端:一、为明思宗崇祯帝暨帝后、帝妃发丧成礼。
自长陵以下十四陵,皆设官典守。一、明官吏降附者,各予升
级,仍令视事。朱姓诸王,亦仍其王爵。一、明之职官绅士,
曾殉国难者,给予谥法及优恤诸典。一、被斥官吏,非犯赃者,
及士为清望所归、并隐居山林,而才德可称者,皆征辟录用。
一、蹂躏之后,有鳏寡孤独及乞丐街市者,皆给粮养之。一、
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练饷、剿饷诸名目,尽行蠲免。
明季厂卫之弊政,亦一律除之。一、官制衣服,暂用明制。凡
已附于满清之民,所以不遽反抗者,盖由于此。
○第十七节 南取江南一
明思宗之卒也,遗臣马士英等立福王由崧于南京称帝,改
元弘光。命史可法入阁,仍掌兵部事。黄得功、刘良佐、刘泽
清、高杰分守淮、扬、凤、卢四镇。史可法自请督师江北,使
满清兴亡史 ·12·
马士英入阁佐理。多尔衮乃致书史可法,令劝明帝削号归藩。
略曰:
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贼毁
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
为雪耻,孝子仁人,当如何感恩图报!慈乃乘逆寇稽诛,王师
暂息,遂欲雄据江南,坐享渔人之利。揆诸情理,岂可谓平?
将以为天堑不能飞渡,投鞭不足断流耶?夫闯贼但为明朝祟耳,
未尝得罪于我国家也。徒以薄海同仇,特伸大义。今若拥号称
尊,便是天有二日,俨为劲敌。予将简西行之锐,转旆东征。
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夫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
江左一隅,兼支大国,胜负之数,无待蓍龟矣。予闻君子之爱
人也以德,细人则以姑息。诸君子果识时知命,笃念故主,厚
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藩,永绥福禄。朝廷当待以虞宾,统承
礼物,带砺山河,位在诸侯王上,庶不负朝廷伸义讨贼,兴灭
继绝之初心。至南州群彦,翩然来仪,则尔公尔侯,列爵分土,
有平西之典例在。惟执事实图利之。”史可法答书不屈。略曰:
本朝传世十六,正统相承,自治冠带之族,继绝存亡,仁
恩遐被。贵国昔在先庙,夙膺封号,载在盟府,岂不闻乎?今
痛心本朝之难,驱除乱逆,可谓大义复著于春秋矣。昔契丹和
宋,止岁输以金缯。回纥助唐,原不利其土地。况贵国笃念世
好,兵以义动,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若乃乘我蒙难,弃好崇
仇,规此幅员,为德不卒,是以义始而以利终,为贼人所窃笑
也。贵国岂其然?往昔先帝轸念漠池,不忍尽戮,剿抚并用,
贻误至今。今上天纵英明,刻刻以复仇为念,庙堂之上,和衷
体国,介胄之士,饮泣枕戈,忠义民兵,愿为国死。窃以为天
满清兴亡史 ·13·
亡逆闯,当不越于斯时矣。语曰:“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土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
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终始
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
则贵国义闻,照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从此两国世通
盟好,传之无穷,不亦休乎?至于牛耳之盟,则本朝使臣久已
在道,不日抵燕,奉盘盂从事矣。法北望陵庙,无涕可挥,身
蹈大戮,罪应万死,所以不即从先帝者,实为社稷之故。传曰
:“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
臣节,所以报也。惟殿下实昭鉴之。
福临乃命多铎统兵南下,抵扬州,招谕史可法,不从。清
兵用巨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获史可法,杀之。
○第十八节 南取江南二
方史可法之未死也,令以督镇牌谕城中,有“一人当之,
不累百姓”之语,闻者莫不感泣。又传抵御清兵之南巡军小捷,
人人更加额以贺。及扬州破,可法死,人民之惨遭兵祸者,初
不辩其为清兵,为镇兵,为乱民也。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
月五日止,凡十日间,生灵荼毒,不可胜记。查焚尸簿所载,
计有八十余万之多。其被掳者不与焉,落井投河、闭门焚缢者
不与焉。遇祸之酷,至此极矣。清兵既屠扬州,南下,将渡扬
子江。时明总兵郑鸿逵率水师守南岸,侍郎杨文骢壁于金山,
清兵不得渡。一夜,大雾忽起,清兵乘之南渡。以数百骑鸣螺
树帜,明军惊溃。清军渡江毕,隧陷镇江,且入南京城。福王
满清兴亡史 ·14·
奔太平,又走芜湖,入黄得功营。清兵至,黄得功单骑逆战,
中流矢死。明总兵田雄等拥福王出降,清兵拘之。遂改南京之
应天府为江宁府,江南略定。
○第十九节 下剃发令
福临初登极时,本欲令国民一律剃发,以其抵抗者众,且
弘光方称帝于南都,未知何日可南北统一,故下不强迫之令。
曰:
予因前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
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
民,照旧束发,悉听其便。越一年,南方大定,乃下剃发之令。
其略曰:
向来剃发之令不急,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
事朕已筹之熟矣。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
?若不归一,不几为异国人乎?自今布告之后,京城限旬日,
直录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
发,巧辞急辩,决不轻贷。
闻是时府檄下各县,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
今剃匠负担游行于市,见蓄发者,执而剃之。稍一抵抗,即杀
而悬其头于担之竿上以示众。嗣后,剃发担有一柱矗立,若旗
竿然者,犹其遗制云。
满清兴亡史 ·15·
○第二十节 破上下江士民之师一
剃发令既下,苏州巡抚王国宝、松江提督吴兆胜、吴淞总
兵李成栋皆以降将乘势逞虐,士民恶之。于是明之给事中陈子
龙、总督沈犹龙、吏部主事夏允彝约水师总兵黄蜚、吴志葵起
兵于松江,副总兵王佐才起兵于昆山,通政使侯峒曾、进士黄
淳耀起兵于嘉定,主事荆本彻、员外郎沈廷扬起兵于崇明,兵
部主事吴易、举人孙兆奎起兵于吴江,典史陈明遇、阎应元起
兵于江阴,行人卢象观、奉宗室子瑞昌王盛沥起兵于宜兴,中
书葛麟、主事王朝升、奉通城王盛征起兵于太湖以抗清。应之
者,有佥都御史金声与尹民兴、丘祖德、吴应箕等之起兵于徽
州宁国,吏部尚书徐石麒、平湖总兵陈梧之起兵于嘉兴,揭竿
裂裳,号称十万,是为上下江士民之师。
○第二十一节 破上下江士民之师二
时水师总兵吴志葵率海上军,由泖湖进攻苏州,黄蜚以太
湖军会之。志葵前锋之军数百,以城中有内应,故斩胥门直入。
不意为清军截击,城中军亦不动,内应既绝,外攻遂溃。吴志
葵与黄蜚乃率军退至吴淞江。又为清军以火夹攻,潮落风烈,
舟胶而烬,志葵与蜚俱被擒,清兵遂陷松江。宜兴卢象观率众
二万,进窥江宁,为洪承畴击散,瑞昌王盛沥被执。象观收残
卒,入太湖,与王朝升军合。清提督吴兆胜火焚其舟,期升乃
遁,象观亦替。惟吴江吴易一军,江阴阎应元一军,嘉定侯
峒曾、黄淳耀一军,尚婴城固守。寻清贝勒博托率旅至吴江,
满清兴亡史 ·16·
破吴易军,歼之。进围江阴,昼夜炮击,城不破,清之三王十
八将死于是役。会大雨,城崩,应元赴水,被曳出,见杀,城
遂被屠。清降将李成栋攻破嘉定,侯峒曾死之,黄淳耀自缢死,
城亦被屠。金声守徽州宁国,恃有天险,清兵攻之两月,不能
下。降臣黄澍未剃发,服明衣冠,诡称援兵,金声启门纳之,
澍为内应,城即陷。于是上下江士民之师,悉为清兵所破矣。
○第二十二节 平流寇一
当李自成之西走也,由山西而窜河南,盛兵于潼关。多铎
前部之军至,为贼将刘宗敏所围。清军不动,贼疑之,亦不敢
击,如是者三日。已而多铎亦至,自成开关迎战。清之奇兵三
千,从围中突起,夹攻之,贼遂败。清军进逼潼关,自成令掘
重濠,发炮遥击。别遣一军以袭清军,为清军所觉,击之,贼
又败。时阿济格、吴三桂之兵,已渡河取延安、鹿阝州。自成
以腹背受敌,弃关走西安。清军入关西进,自成焚西安宫室,
遁至湖广。多铎方移师伐明,命阿济格与吴三桂任剿贼事。于
是水陆交进,自邓州至九江,连破贼者八。自成窘,入九宫山,
祷于庙,乡民以锄击之,碎其首而死,伪汝侯刘宗敏等亦伏诛。
时顺治二年九月也。初,自成自僭称帝后,国号大顺,改元永
昌,至是乃亡。
○第二十三节 平流寇二
李自成以外,贼之悍者有张献忠。自荆州流入四川后,遂
满清兴亡史 ·17·
据成都,僭称大西国王。遣诸伪将分屠各府州县,将卒以杀人
多少叙功,共杀男女六万有奇,川民几尽。献忠乃谋窥西安,
尽焚成都之宫殿庐舍,并夷其城。率贼党出川北,又欲尽杀川
兵。伪将刘进忠素统川兵,闻而惧,率一军逃。会清之靖远大
将军豪格同吴三桂统军至汉中,进忠迎降,愿为向导,而献忠
不知也。迨清军至盐亭界,适大雾,献忠晓行,猝遇清军于凤
凰坡,中矢堕马,匿于积薪下。清军擒而斩之,降及败死者凡
二三十万。豪格又分兵破贼营百三十。献忠义子孙可望、李定
国等,俱走川南,寻又流入黔滇,四川略定。是时陕督孟芳乔
又斩妖贼胡守龙,河道总督亦平山东强寇满家洞,流寇遂平。
○第二十四节 翦灭明之诸王
清军下江南时,福王由崧虽降,而明之王族存者尚多。永
宁王慈炎据江西,鲁王以海据浙江,唐王聿键据福建,然号令
纷更,不相统一。清军乘之,遂于顺治二年,使王得仁取抚州,
杀永宁王。博托破绍兴,逼鲁王,王避入海。博洛下汀州,执
唐王,王不食死。明之遗臣丁魁楚、瞿式耜等,更拥立神宗孙
桂王由榔于肇庆,建元永历,寻至桂林都焉。清之叛将金声桓,
以江西附之,李成栋以广东附之。王遂遣兵复湖南州县。未几,
声桓、成栋为清兵所攻,俱死。翌年,清军攻桂林,式耜被拘,
不屈死,桂王避入云南。时吴三桂已平李自成、张献忠二流寇,
由贵州进逼云南。桂王入缅甸,缅甸王奉桂王于赭硁,而与木
邦、腾越等云南诸蛮部并力拒战。三桂率所部下伊洛瓦底江,
至奋挽坡。桂王知不免于虏,以书贻之曰:
满清兴亡史 ·18·
将军新朝之勋臣,亦旧朝之重镇也。世膺爵秩,封藩外疆,
烈皇帝于将军可谓厚矣。国家不造,闯贼肆恶,覆我京城,灭
我杜稷,逼我先帝,戮我人民。将军志兴楚国,饮泣秦庭,缟
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衷,固未泯也。奈何遂凭大国,
狐假虎威,外施复仇之名,阴作新朝之佐?逆贼既诛,而南方
土字,非复先朝有矣。诸臣不忍宗社之颠覆,迎立南阳,枕席
未安,干戈猝至。弘光殄灭,隆武被诛。仆于此时,几不乐生,
犹暇为社稷计乎?诸臣强之再三,谬承先绪。自是以来,楚地
尽失,粤东偕亡,惊窜流连,不可复数。犹赖李定国迎我贵州,
接我南安,自谓与人无患,与世无争矣。而将军忘君父之大德,
图开创之丰功,提师入滇,覆我巢穴。由是仆渡荒漠,聊借缅
人,固我圉耳。山遥水长,言笑谁欢,只益悲矣。既失山河,
苟全微息,亦自惭矣。乃将军不避险阻,请命远来,提数十万
之众,穷追逆旅,何其视天下之不广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独
不容仆一人乎?抑封王锡爵之后,犹欲歼仆以要功乎?既毁我
室,又取我子,读《鸱鸮》之章,能不惨然心恻乎?将军犹是
世禄之裔,即不为仆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
列祖列宗乎?即不念列祖列宗,独不念己之祖若父乎?不知大
清何恩何德于将军,仆又何仇何怨于将军也。将军自以为智,
适成其愚,自以为厚,适成其薄,千载而下,史有传,书有载,
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也?仆今日兵衰力弱,茕茕之命,悬于将军
手矣。如必欲仆首领,则虽粉骨碎身,所不敢辞。若其转祸为
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非敢奢望。苟得与太平草木,
同沾雨露于圣朝,纵有亿万之众,亦当付于将军矣。
书达,三桂不省,进逼阿瓦。以其善防战,乃引还。缅人
恐清兵再至,不悦其王之纳桂王也,因弑其王,而拥桂王与眷
满清兴亡史 ·19·
属至军前。时顺治十八年十二月也。
○第二十五节 玄烨之镇定三藩一
福临既获明之桂王,即于是年殁。第三子玄烨立,改元康
熙。四月间,三桂害桂王。玄烨即封三桂于云南,为平西王。
又封尚可喜于广东,为平南王。耿继茂于福建,为靖南王。使
各镇土地,且握兵马财政之权。是为三藩并建之始。三藩中三
桂功最高,兵最强。玄烨亲政后,鉴前代方镇之得失,渐忧诸
藩强大,窃为之备。康熙十二年,尚可喜适以年老请撤藩,遂
许之。平西、靖南二王闻之,不自安,试请撤藩,亦许之。三
桂遂于是年冬,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传檄四方曰: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
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东
宫定藩之颠跌。文武瓦解,六宫丝乱,宗庙丘墟,生灵涂炭。
臣民侧目,莫敢谁何。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本镇独居关
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许虏藩封,暂借
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誓必亲擒贼帅斩
首,以谢先帝之灵,复不共戴天之仇。幸而渠魁授首,方欲择
立嗣君,更承宗社。不意狡虏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
京,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迎狼之非,追悔
无及。将欲反戈北逐,适值先皇太子幼稚,故隐忍未敢轻举,
避居穷壤,艰晦待时,盖三十年矣。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
道义之儒,悉处下僚,斗筲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彗星
流陨,天怨于上;山岳崩裂,地怒于下。本镇仰观俯察,正当
满清兴亡史 ·20·
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共举谋义。
次年正月元旦,拥立崇祯第三子,年号周启,旗帜皆白。
旋遣部将,分侵云南、贵州诸州县。继茂子精忠,亦举兵变服,
以马九玉、曾养性为爪牙,据守全闽。可喜子之信,亦阴通三
桂,幽其父,易帜改服。将出师,汉族之不服满清者,于是所
在兵起,响应三藩,江南全境,非复清有。三桂更自四川陷汉
中、陇西,土寇羌番亦蜂起,满清之大局一危。
○第二十六节 镇定三藩二
玄烨闻三桂变起,曾下诏书,止广东、福建两藩勿撤,且
使出兵伐三桂。而三桂之兵势方盛,难以力敌。寻闻粤、闽两
藩亦变,清廷益惧,乃命土海图向关中,以期规复秦陇;岳乐
喇布等平江南,以绝群寇观望;杰书傅喇塔由浙赴闽,以冀指
日成功。迨清军直捣延平,闽军望风瓦解。耿精忠乃不知所为,
遽投诚。尚之信亦悔附三桂,而密通款于清军,率军民剃发。
时土海图已复陇西,岳乐喇布亦定江南,吴王桂势日蹙,未几
病死。其子应熊,本尚清公主,宿卫京师,三桂变时,早下于
狱,因以逊世璠嗣。虽固守云、贵、川、湖之地,亦次第衰微。
迨康熙二十年,为清军所迫,乃遁入云南府。屡战屡败,爰割
地乞师于西藏,其书又为清之逻兵所获。困居城中,粮尽援绝,
世璠遂自杀。清军戮其尸,传首京师。时耿精忠、尚之信又皆
以谋叛磔死。三藩于是镇定。
满清兴亡史 ·21·
○第二十七节 初平台湾
曩鲁王之败于浙江也,浮海至厦门,依郑成功。成功者,
海贼郑芝龙之子。芝龙降清时,招成功,成功不应,专图恢复
明室,恃厦门为根据地。及鲁王至,军势益振,取镇江,入南
京,更谋北伐。寻失利,乃奉鲁王至台湾,逐荷兰人而据之。
乞援于日本,事未成。迨康熙元年鲁王殂,成功亦死。成功之
子经,保守台湾,而用明永历之号。当三藩变时,命刘国轩等
乘势取福建之沿海岸。未几,经卒。次子克塽嗣,幼弱不能莅
事,事皆决于冯锡范,其势日衰。是时清已平云南,欲取台湾,
以除后患。乃遣水师提督施烺进兵,败刘国轩于澎湖,国轩由
吼门突围而逸。清军乘势至鹿耳门,胶浅不得入。无何,大雾
忽起,潮高丈余,舟师浮而进。郑氏惊曰:“先王得台湾,鹿
耳门涨,今复然,天也。”于是刘国轩、冯锡范以克塽降。郑
氏割据,传三世,凡三十八年,至是台湾为清有。
○第二十八节 与俄国结尼布楚条约
当满清未入关时,俄罗斯称强于北方,灭钦察地方蒙古族
之诸汗部,骎骎及于东方。逾黑龙江北界之外兴安岭,筑城堡
于雅克萨、尼布楚,屡侵满洲之守士。福临方有事于南方,不
遑北顾。迨玄烨立,知其东略日甚,将割据黑龙东北之数千里
地,先筑爱珲城以备之。寻又遣都统彭春等,攻取雅克萨城,
纵哥萨兵,使归旧部。未几,哥萨兵复夺雅克萨城,守之。玄
烨及由荷兰国人为介绍,致书俄罗斯,约定边境。俄皇彼得第
一答书,言前屡奉书,未能通解,故多误会,今已知边人构衅
满清兴亡史 ·22·
之非,当遣使臣诣边定界。由是两国使臣会于尼布楚,缔结条
约。俄人悉反所侵黑龙江北岸之地,立碑于格尔必齐河,勒满、
汉及俄罗斯、喇第纳、蒙古五体字。是为清俄交涉之始。
○第二十九节 平定漠北
漠北有喀尔喀部者,元之后裔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三
汗之所分领也。及噶尔丹起自厄鲁特之准噶尔部,侵入喀尔喀,
三汗败走,遂款关乞降于清。玄烨谕噶尔丹西归,噶尔丹不奉
命,反长驱逼内蒙古东部。乃于康熙二十九年,亲将大军,逾
大迹山,大败噶尔丹于乌兰布通。噶尔丹宵遁,旋上书请罪,
乃班师。迨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复入寇。明年,玄烨又亲征,
溯克鲁伦河,手绘阵图,指示方略,炮殪其后可敦,大败虏众。
乃亲撰铭,勒察罕拖诺山及昭莫多之山而还。惟噶尔丹仍不肯
降,乃于康熙三十六年,复亲征。自宁夏进攻,噶尔丹进退无
地,仰药死,所部尽降。乃归三汗于喀尔喀。自是阿尔泰山以
东皆隶清之版图,并拓喀尔喀西境千余里。凡三驾而漠北平。
○第三十节 征服西藏
本部之西有西藏地,为唐古特后裔所领。主持宗教者,有
达赖、班禅两喇嘛。其他世务,委之他喇嘛,号曰第巴。时有
桑结者,为第巴,颇专恣。当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达赖卒,桑
结秘不发丧,自拥立六世达赖。他部之拉藏汗恶之,杀桑结,
囚六世达赖,而立新六世达赖。西藏之喇嘛不悦拉藏汗,蒙古
满清兴亡史 ·23·
诸部亦不服新立之达赖喇嘛,因别选达赖喇嘛,奉之于甘肃西
宁。准噶尔部之策妄拉布坦知之,乘机人西藏,袭杀拉藏汗,
西藏喇嘛多应之。玄烨闻变,命十四子允禔为抚远大将军,入
西藏,击退策妄拉布坦。凡通于准噶尔之喇嘛四百余人,悉行
戮诛。举拉藏汗之旧臣二人,使分治前藏、后藏。迎西宁之达
赖喇嘛为六世达赖,西藏遂平。实康熙五十九年也。
○第三十一节 重讨台湾
自台湾之郑克塽降清,汉族义民不无饮恨。适知府王珍捕
私伐山木之台民二百,妄刑之,于是黄殿等因民不忍,起意抗
清。以一贵朱姓,可托明裔,遂奉之。揭竿荷锄,与南路义民
杜君英等,战胜游击刘得紫、副将许云游,遂入府城,大获郑
氏所储之炮械铅铁等物。北路义民赖池、张岳等亦攻克诸罗,
杀参将罗万仓。凡七日而全台陷。一贵乃自称中兴王,年号永
和。清水师提督施世骠在厦门闻警,先发。总督觉罗满保复调
南澳总兵蓝廷珍,会世骠于澎湖。以舟六百艘,捣鹿耳门,直
渡鲲身,取安平镇,遂北至府城。守备陈策先下诸罗,至此与
大军合。一贵势蹙,遂走湾里溪,为村民所擒,槛送京师磔杀。
台湾复平。
○第三十二节 用儒术以笼络汉族
玄烨在位六十一年间,虽外讨内绥,兵势甚盛,然亦知汉
族之不可以武治也,乃用儒术以束缚之。计其政策有六:一、
满清兴亡史 ·24·
崇祀孔子,亲往释奠,并饬国子监讲求程朱性理之学,以风示
汉民。一、举博学鸿词科,以网罗明季遗民及奇才杰士。一、
开馆编《会典》、《字典》、《明史》、《佩文韵府》、《渊
鉴类函》等书,俾士人奉为准则。一、巡游江南,召试名士,
藉以觇察民心。一、开千岁宴,诏天下不论满汉官民,凡年过
六十五者,皆得与宴赋诗,以示满汉一体。一、采鄂尔泰奏议,
取士复用八股,以牢笼志士,驱策英才。自是以后,汉族始安,
帝业始固。说者谓满清之命脉,全在于康熙一朝能以儒术笼络
天下之人心者,非虚语也。
○第三十三节 胤祯之疏忌骨肉
康熙末年,宠臣明珠等擅权,政事渐紊。次子允礽虽立为
太子,未几又废黜。其他之三十四人,殇者凡十五。余则各树
党援,觊觎君位。妖人奸壬,乘隙而入。廷臣希冀推戴之功,
亦结党相攻。长子允禔与四子胤祯、八子允禩、九子允禟、十
四子允禵,势力最盛,大扰宫廷。玄烨以年耄,不能禁。既而
玄烨殁,四子胤祯立。疏忌骨肉,次第加罪。允禔于玄烨时,
先已获罪,至是仍幽禁。允禩、允禟、允禵等,因有要结党羽,
布散流言,意图篡窃之事,谕令大学士等会议。允禩革爵,拘
于宗人府;允禟革爵,发往西宁居住;允禵革爵,拘于寿皇殿
旁。外此又有允礻我之革职而拘禁于家,允祹之以罪见黜,允
祉之情性乖张,行事残刻,与允禩等交相党附,亦革爵拘禁云。
○第三十四节 远征西域
满清兴亡史 ·25·
曩噶尔丹之长准噶尔部也,歼其兄僧格之族,僧格子策妄
拉布坦以遁走得免。迨玄烨第三次征噶尔丹时,策妄拉布坦乘
机取准噶尔部,通好于清。寻以袭取西藏故,为清军击退,乃
一意抗清。雍正五年,策妄拉布坦死,子策零立,绍其遗志,
屡寇西边。于是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出北路,岳钟琪为宁
远大将军,出西路以征之。未几,傅尔丹一军被围而溃。诏以
郡王锡保征之,亦失利。又以马尔赛为抚远大将军,败之,不
肯邀击,致策零夜遁。事闻,诏斩马尔赛,锡保亦革职。岳钟
琪一军,以防御追击,屡失机宜,于革职之后,拘于兵部。雍
正十二年,定远大将军查郎阿与副将军张广泗,仍由西路进师,
贼至辄创,准噶尔乃请和。定议以阿尔泰山为界,厄鲁特游牧
不得过东,喀尔喀游牧亦不得过西。厄鲁特始平定。
○第三十五节 西平青海
青海有和硕特者,厄鲁特之一部也。共酋曰罗卜藏丹津,
乘胤祯新立,引诱诸部作乱。驻于西宁之侍郎常寿往谕,被执。
以众二十万,入寇西宁。雍正元年,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
大将军,驻西宁。以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参赞军务,
守巴塘、里塘,扼其入藏之路。又令将军富宁安等,屯吐鲁番
及噶斯泊,截其通准夷之路。罗卜藏丹津惧,归常寿请罪,不
报。雍正二年,岳钟琪率军出塞,中途,见兽走,曰:“此前
有虏也。”急麾军进,果擒百余人。进渡哈达河,又斩千余人。
降虏为言罗酋驻乌兰木呼儿,距此百六十里。岳钟琪乃率军衔
枚宵进,黎明抵其帐。虏尚卧,马未衔勒,惊而皆走,擒其母
满清兴亡史 ·26·
妹。罗酋衣番妇衣,骑白驼走。钟琪自追三百里,至桑骆海,
路尽而返。青海遂平。
○第三十六节 文字之狱
当玄烨之在位也,以方孝标所著之《滇黔纪闻》,谓其有
大逆语,戮尸,子女发遣。以戴名世所著《南山集》中之《孑
遗录》,谓其有大逆语,斩决。文字之祸,稍稍起矣。迨雍正
一朝,其祸愈烈。以浙江汪景祺所作《西征随笔》,谓其讥谤
玄烨,论斩,妻子发遣。吕留良选诗文,论夷夏之防,其徒严
鸿逵,镂版行世。廷旨谓其悖逆,皆戮尸。留良子葆中,时为
编修,亦被祸。礼部侍郎查嗣庭作《私史》,谓其诬谤国恶,
下狱死,戍其族属。吴县知县陆生柟作《通鉴论》,谓其多逆
语,处斩。此皆不保首领者也。余如御史谢济世注释《大学》,
谓其毁谤程朱,诽讪朝廷,论斩下狱,久之,发往锡保军前效
力。湖南靖州曾静,遣其徒张熙投书于川陕总督岳钟琪,劝其
同谋举事。钟琪执奏,搜获传习吕留良、严鸿逵等之书。曾静
据实供陈,廷旨念其迷惑,释罪,因刊《大义觉迷录》以示天
下。侍讲钱名世因获诗年羹尧,谓为谄媚,诏革职,亲书“名
教罪人”四字,令悬厅事以辱之。此虽首领获保,而胤祯之挫
折士气,其迹已不可掩矣。
○第三十七节 弘历之平西南苗
胤祯登极,仅十三年即殁。第四子弘历袭位,改元乾隆。
满清兴亡史 ·27·
以雍正末年,贵州南部生苗恶疆吏征粮之不善,附近熟苗应之,
所在蜂起,虽诏发滇、蜀、楚、粤四省兵会剿,而抚苗大臣张
照与将军哈元生各怀意见,故师久无功。至是乃召张照还,以
张广泗为七省经略,令哈元生以下皆受节制。于是广泗议先剿
生苗,即调全黔兵集镇远,以通云贵大路,复遣将率兵攻上下
九股,自率兵攻清江寨,所向克捷。嗣又分八路进剿,其遗孽
窜牛皮大菁,菁内盘亘数百里,蛇螭所窟也。广泗扼菁口,布
奇兵,以渐进逼,苗之饿杀及陨死者累万。乃乘威剿附近熟苗,
斩获无算。于苗疆设九卫屯田,养兵戍之,贵州苗不敢复逞。
未几,湖南靖州瑶、横岭苗与广西瑶同起,又令张广泗剿之。
广泗乃移师而进,先后斩五千、俘五千以还。由是西南苗患略
平。
○第三十八节 收大小金川
金川者,小金沙江之上游也。在四川西北部,有二水:一
曰促浸,为大金川。一曰攒拉,为小金川。康熙时,莎罗奔从
征西藏有功,雍正初,授金川安抚司。莎罗奔遂自号大金川,
而以旧土司泽旺为小金川。乾隆十一年,莎罗奔与泽旺构衅,
致扰邻近土司,巡抚纪山奏请进剿。以张广泗征苗有功,令督
川,又遣大学士纳亲往视师。旋以将相不和,贻误军事,先后
诛之,更命傅恒代纳亲经略。恒至,先斩奸细之为彼内应者,
又议大举进剿。莎罗奔惧,乞降。然是役也,金川之被创未深。
不数年,而莎罗奔兄子郎卡,复与泽旺构衅,其扰及邻近土司
亦如故。川督阿尔泰不迎机进剿,反使结婚以和解之。由是大
金川郎卡之子索诺木,小金川泽旺之子僧格桑,互相联合,侵
满清兴亡史 ·28·
扰诸土司,势甚猖獗。乃赐阿尔泰死,以尚书桂林代之。桂林
师败,匿不以闻。乃命阿桂代桂林,与定边将军温福会剿。未
几,温福败于木果木,中枪死,各卡兵溃散。事闻,乃授阿桂
定西将军。阿桂先复小金川,移兵攻大金川。令海兰察、额森、
特海禄三路绕其后,福康安、成德、特成额三路攻其前,尽夺
险要,乘胜捣逊克宗垒。索诺木窘甚,乃鸩杀僧格桑,从莎罗
奔率众出寨,奉印献军门。金川悉平。
○第三十九节 平天山北路
准部自噶尔丹以后,三世皆枭雄,能用众。及策零既死,
庶子达尔札初立,多戮族众,内乱大作。阿睦尔撤纳袭杀之,
立达瓦齐。达瓦齐以阿睦尔撤纳恃功而骄,逐之。阿睦尔撤纳
乃内附,备言伊犁可取状。弘历大喜,遂命班第为定北将军,
阿睦尔撤纳副之,永常为定西将军,萨赖尔副之。两副将本准
部渠帅,建其旧纛先进,各部皆望风迎降。达瓦齐宵遁、逾冰
岭,南走回疆,投乌什城霍集斯。时霍集斯已承清将之檄,执
之以献。阿睦尔撤纳遂以功领准部。弘历惩噶尔丹三世之跋扈,
阴防之。阿睦尔撤纳大怒,乃举兵于天山北路,伊犁诸喇嘛蜂
起应之。时大军已还,戍伊犁者仅五百余人,将军班第被围而
死。弘历闻报,怒甚,乃命兆惠出西路,成衮札布出北路,合
击阿睦尔撤纳。阿睦尔撤纳势蹙,遁入俄罗斯界,寻患痘死。
令俄人以尸献,验之,果然。天山北路之地全平定。
○第四十节 平天山南路
满清兴亡史 ·29·
回部者,天山之南路也。其酋有兄弟二:长曰博罗尼都,
所谓大和卓木也。幼曰霍集占,所谓小和卓木也。当噶尔丹策
零强时,随其父拘于准噶尔。迨清军平伊犁,释大和卓木归,
使统其旧部;留小和卓木于伊犁,使掌其回教。及阿睦尔撤纳
变起,小和卓木率众助之。逾年,清军再定伊犁,小和卓木乃
遁归,与兄议所向。兄欲听满清之指挥,小和卓木以为不如乘
强邻翦灭之时,亟图自立。议既决,集士马,备粮械以待。事
闻,命雅尔哈盖为将,率满汉兵万余,由吐鲁番进攻。失机,
诛焉。复命兆惠、富德二将,自准部移师而南。两和卓木闻之,
奔阿克苏,不纳。由是小和卓木奔叶尔羌,大和卓木奔喀尔什
噶,为犄角,以防战。清军分两路攻之,回教徒不能敌,两和
卓木弃城逾葱岭,遁入巴达克山,途次被杀。将军檄索之,函
首军门。时乾隆二十五年也。天山南路亦平定。自是清之威势,
震于葱岭以西。浩罕、阿富汗及中央亚细亚回教诸国,皆愿受
满清之保护矣。
○第四十一节 绥靖安南
安南国之北境,与我滇、桂二省接壤。当明宣宗时,黎利
蹶起,建国曰越。其孙黎灏灭占城,降老挞,统而一之。厥后
分二部,莫氏王以北,黎氏王于南,对峙者六十五年。莫氏亡,
阮潢据西都,曰广南,郑松拥黎氏据东京,曰大越,仍分二部。
乾隆中,有阮文惠者,与弟文岳举兵灭广南,并大越,遂统一
安南。黎氏之裔维祁匿于民间,密遣使来乞援。弘历命孙士毅
援之,大破阮氏兵,渡富良江,入东京。文惠遁走广南,维祁
满清兴亡史 ·30·
得复位。惟士毅贪功,欲俘文惠,不即班师,又轻敌不设备,
致为文惠所袭。兵溃,退入镇南关。维祁挈家先遁,文惠复据
安南。事闻,削士毅职,以福康安代之。会安南方与暹罗构兵,
恐腹背受敌,因谢罪乞降。文惠改名光平,又遣史子奉表纳贡。
弘历以维祁再弃其国,并册印不能守,天厌黎氏,不能存立,
又惩前次士毅之败,遂允其请,以维祁安置京师。五十五年,
光平入朝,赐之冠带,光平乃受封归。
○第四十二节 服属缅甸
当桂王之走缅甸也,缅人执送于军前。三藩变时,其国内
亦纷争不已。乾隆初,木疏长雍籍牙灭缅甸,建新缅甸国。南
并白古部,西并阿萨母部。未几,东击暹罗,乾隆三十三年,
陷其国都犹地亚,留守兵而还。乃北侵云南之西南部,官军防
战失利。弘历乃诏大学士杨应琚督滇,缅兵渐退。遂轻敌,密
奏缅甸可取状。及缅兵大至,则无计退敌,惟讳败为胜。事觉,
赐死,以将军明瑞代之。明瑞深入敌境,粮尽援绝,力战而死,
时乾隆三十四年也。弘历闻明瑞死,大震悼,乃以傅恒为经略,
阿桂、阿里衮为副将军,明德为总督,哈兴国为提督,分道并
出,大破之,直逼阿瓦。缅甸知不能敌,且恐为暹罗所夹攻,
乃致书请和。会经略病,阿里衮卒,诸将咸惮瘴疠,争愿罢兵,
因许之。然贡仍不入。迨金川既平,始惧而入贡。又以与暹罗
有世仇,闻暹罗得封号,益惧,亦乞封。事在乾隆五十五年。
○第四十三节 羁縻廓尔喀
满清兴亡史 ·31·
西藏南境,有喜马拉雅山。山之南麓蛮民,建为无数独立
部,就中泥泊尔部最强。后分三部,自相争竞。其西邻廓尔喀
部,举兵灭之,遂雄长诸部。乾隆五十五年侵入西藏。驻藏大
臣保泰等事前失备,全藏大震。达赖、班禅两大嘛喇飞章告急。
乃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调索伦兵及川藏兵由青海
入后藏,尽复其地,大举深入。廓夷断桥阻险以拒之。将军先
由正路与廓夷相持,密令参赞由上游筏渡,绕山后出敌营之上。
将军复乘势造桥夺卡,合冲敌营。追剿至雍雅山,廓夷震慑,
遣使乞降,不许。又六战六克,进逼其国都可莽多。廓夷踞山
守御,木石雨下,死伤甚多,更力战却之。其南邻有披楞部,
与廓夷有夙仇,将军知之,檄令同时进攻,许事平后得分地。
廓夷以南北受敌,益忷惧,再卑词乞哀。将军以时逾八月,则
满山飞雪,难觅归途,乃许其降。还军时,留番兵三千、汉蒙
兵一千戍藏。是为官兵驻藏之始。此后廓夷亦通贡不绝。
○第四十四节 三征台湾
台湾彰化县之大理村,有林爽文者,志在反清复明,聚合
党人,结天地会。数十年间,将吏务为覆蔽,不之问也。嗣为
总兵柴大纪所闻,饬知府孙景燧率军三百往捕。景燧勒村民擒
献,不获,遂焚无辜村落。爽文因民之怨,乘夜率众攻官军营,
破之,斩其司令官,陷彰化。又进攻各地,围守诸要隘,绝官
军粮道,官军久为所苦。及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
承恩等渡海进剿,观望失机,反受败创。改命闽督常青为将军,
往督师,福州将军恒瑞为参赞,率兵往援。距府城十余里,与
满清兴亡史 ·32·
爽文之众相遇。甫交绥退即,又请增兵。乃解常青、瑞恒之任,
以福康安、海兰察代之。是时柴大纪正死守诸罗,入奏言诸罗
为府城北障,诸罗失则府城危,惟有竭力固守待援。弘历览而
嘉之曰:“大纪当粮尽势绝之时,惟以国事民生为重,古之名
将,何以加兹?”因改诸罗县为嘉义县。迨福康安、海兰察等
至嘉义,围遂解。乘势捣大理村,克之。爽文已携眷走集浦,
集浦乃通生番隘口也。清兵至此,腾险而上,爽文匿其孥于生
番社,自与死党窜箐谷,卒就擒,台湾平。
○第四十五节 平衮州王伦之变
乾隆一朝,虽自谓文德诞敷,武功震铄,然其间内乱亦时
作。衮州府寿张县有王伦者,以清水教往来山东,号召徒党。
羡临清之富庶,谋取之。会有金川之役,知畿辅兵备空虚,遂
乘夜袭寿张城,杀官吏,连陷堂邑、阳谷,遂趋临清。又分徒
众赴东昌,阻南北运道。时弘历在热河避暑,闻变,命大学士
舒赫德为督师,又命左都御史阿思哈率健锐火器营兵千人,复
简吉林善射手五十人为先锋,驰赴山东。诏直隶总督周元理防
于广平大名界,河道总督姚立德防于东昌界,不使北窜。先是,
总兵惟一率军数百,与王伦战,不利。王伦结筏渡运河,据临
清旧城,复令壮士以火车围攻新城。城上炮击,不能中,乃裸
妇女、血鸡犬厌之,得击退火车。至是,各郡援兵渐集,舒赫
德亦抵临清。乃遣音济图等攻北门,自攻东门。入城,短兵巷
战,官军先后焚斩行余。王伦登楼纵火,自焚死。擒其弟王朴
等,槛送京师。又歼余党千余,凡一月而临清平。为乾隆三十
九年事。
满清兴亡史 ·33·
○第四十六节 定甘肃回教徒之乱
兰州府之循化厅,有回教马明心者,归自关外。见西域回
经皆朗诵,乃传朗诵之法,称新教。与默诵之旧教相仇,杀百
余人。知府杨士机以兵往捕,反为所害。总督勒尔谨调各镇兵
剿之,捕马明心,下省城狱。其徒陷河州,渡洮河,由间道犯
兰州,索马明心甚急。布政使王廷赞令明心登城,谕其教徒使
退,旋诛之,以靖内变。勒尔谨遣兵复河州,捕其孥于循化,
以回兰州。事闻,命大学士阿桂率京师健锐火器营兵进剿,教
徒遁入华林山中。阿桂军至,营于山上,断其越城之路,复筑
长围,断汲道以困之。适大雨,遂乘雨入山,歼厥渠魁。余党
入华林寺,焚之,无一降者,事以平。时乾隆四十六年也。越
二年,优羌县张阿浑等,藉词为马明心复仇,仍兴新教,以石
峰堡为巢穴,据险复乱。旋破隆德、静宁,围伏羌,其势甚炽。
乃命福康安、海兰察往剿,复命阿桂督师。至则解伏羌围,复
隆德、静宁,进捣石峰堡。阿浑穷蹙乞降,乱乃定。自是永禁
回徒,不得再称新教。
○第四十七节 六度南巡
当玄烨之在位也,藉阅河为名,有六度南巡之举。至弘历
时,循其旧例,南巡者亦有六度。始于乾隆十六年辛末,终于
四十九年甲辰。其间奉母钮祜禄氏以行者凡四,仅率诸子以行
者凡二。然辛未、丁丑两度,不过令河臣慎守修防,无多指示。
满清兴亡史 ·34·
至于壬午,始有定清口水志之说。丙申,乃有改迁陶庄河流之
为。庚子,遂有改筑浙江石塘之工。甲辰,更有接筑浙江石塘
之谕。余如高堰之增卑易砖,徐州之接筑石堤并山,类皆迟之
又久,始底于成者也。其时所过郡邑,虽亦减免租税,增广学
额,优礼耆年,以夸盛举,而供亿之烦,居民已不堪其苦。如
御舟行时,运河两岸,并令打纤,谓之龙须纤。为薪炭商者,
令加意供给,材料虽如山积,而顷刻无余。为粪商者,令沿塘
编置盆盎,上加木盖,备纤夫之溺,每县动置千万,御舟一过,
即为役夫所破,鲜有完者。或御舟重经,则备列如故。二者俱
名当役。又某日道经平望,廛市暄阗,观者如堵。有女子将为
晚炊,于楼头取石击火,闪烁不定。忽为护驾之海兰察所见,
谓是将谋杀也,由舟中取箭射之,此女应弦而倒,后亦莫敢谁
何。此盖闻之遗老而耳熟能详者矣。
○第四十八节 颙琰之兴大狱
弘历当践祚之初,曾以花甲归政告之于天。至乾隆六十年,
欲践前言。故于九月辛亥,立第十五子颙琰为太子。次年元旦,
内禅,为嘉庆元年。是时军国大事,仍由弘历主持。和珅日居
左右,见其耄荒,窃弄威福。颙琰虽恶之,而不敢言。未几,
弘历殁,颙琰始亲政。授意于科道,令列款纠劾和珅,而下之
狱。嗣复宣布其罪状,凡二十。最著者:请上皇手谕,字画未
真,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又家中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
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灵寿宫。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
岛瑶台无异。因赐死,籍其家资财琼宝,不可胜数。时有尚书
福长安者,位居和珅次。谓其先前不密陈珅罪状,是有心扶同
满清兴亡史 ·35·
徇隐,亦下狱治罪。大学士苏凌阿因与和珅有姻谊,勒令休致。
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为和珅引用之人,有降
职者,有休致者。余虽概免株连,而在廷之人,已皆忄栗々自
危矣。是为嘉庆四年之大狱。
○第四十九节 平白莲教徒之乱
当乾隆之四十年,安徽有刘松者,为白莲教会首,以祈祷
符咒治病,颇著闻。遣密使传教于西部诸省,事发,流甘肃。
后其徒刘之协等,奉河南之幼童王发生,诡称明裔朱姓,以煽
惑流俗。乾隆四十八年事觉,捕之。王发生以年少免死,流新
疆。惟刘之协已遁,令州县大索,不获。株连罗织者达数千,
教徒愤之。故于嘉庆初年,聂杰人、张正谟等起荆州,姚之富、
齐王氏等起襄阳。时以禁私盐私铸故,无业愚民附之者众。而
四川王三槐、冷天禄等亦起事,陕西张汉潮、张天伦等又起事,
迭陷府县,遥为声援。川、陕、楚三省之间,一时糜烂。虽有
朝命剿捕,而将士多观望迁延,鲜能奋力。故二三年中,仅有
惠龄之擒聂杰人、张正谟,勒保之擒王三槐,明亮之歼姚之富、
齐王氏。余仍东剿西窜、南击北驰,未能一鼓而下。及颙琰既
亲政,由军机传谕诸臣,严加督责,命刻期剿灭。于是将士锐
意进攻,五年七月获刘之协于河南叶县,而首要以除。他如额
勒登保之射死冷天禄、擒张天伦,明亮与富成之斩张汉潮,德
楞泰之淹毙徐天德,亦先后奏功。七年十月,杨遇春、罗思举
等,复分剿其窜于老林之余党,而白莲教乱平。
满清兴亡史 ·36·
○第五十节 靖蔡牵朱濆海上之扰
夷艇之扰,始于嘉庆元年。盖由安南阮光平父子与辰耐阮
福映争国,师老粮匮,乃招中国濒海之人,予以船,封以官,
使掠商舶之财物,以济军需者也。夏来秋去,飘忽无常,大为
粤海患。旋有内地土豪附之,遂深入闽浙。疆吏虽据实陈奏,
而清廷方注意于白莲教徒,不遑他顾,故其焰日张。迨嘉庆七
年,阮福映既复国,缚安南招往之莫观扶等三人以献。又因新
受清廷之封,颇思约束其国人,自是夷艇不复至。其在闽者,
为蔡牵所并,在粤者为朱濆所并。官军因其势分,不之惧也。
未几,牵获台湾米,分济濆,濆感之。于是蔡、朱二人合纵,
横行海上。九年,连� .宗八十余,猝入闽,闽师不敢击。温州
总兵胡振声奉大吏檄,往击之,而闽师不援。振声为蔡、朱火
攻所陷,死焉。是年秋,命提督李长庚总统闽浙水师,温州海
坛二总兵为左右翼,出击牵、濆于定海北洋,破之。牵以是责
濆不用命,濆怒,乃与牵分。十一年牵自号镇海王,率舰百余,
谋取台湾,为许松年击退。十二年,长庚复与牵战于粤海,火
焚其后艄,牵几被擒。会长庚中炮死,牵得遁入安南海。越二
年,牵自安南至,朱濆资之,复联合入浙。途次,濆舍牵窜闽,
死于许松年手。牵势益孤。长庚裨将王得禄欲雪仇,因与邱良
功剿牵于渔山之洋。牵窘甚,举炮击船,自沉而死。粤、闽、
浙之海道通。
○第五十一节 定天理教徒之变
天理教,一称八卦教,实白莲教之绪余也。直隶林清、河
满清兴亡史 ·37·
南李文成托之以聚众。嘉庆十八年颙琰秋犭尔木兰,驻于关外。
林清乘机潜结内监,谋先破宫中,猝举北京以起事。九月十五
日,其徒二百余人,饰为农夫,挟武器,入内城。日晡时乃直
闯东西华门,各以白巾蒙首为号,内监引之。既及宫,有执白
旗逾垣、欲进养心门者,为颙琰次子旻宁所见,举枪击中其二,
余党不敢进。将焚隆宗门,禁军击退之,通谋之内监悉就擒。
步军统领驰至黄村,令内监诱林清而执之,其徒乃解散。时李
文成在河南,本与林清约同日起事,滑县令强克捷知其谋,先
执李文成,断其胫,下之狱。党众知谋泄,且闻首领之罹惨刑
也,咸不平。教徒三千人,群起谋变,戕县令,劫文成于狱,
据滑县。他党之在河南及山东者,皆戕官夺城,以为声援。顾
文成胫创甚,不克自临阵,以道口镇为运河险要,绝其饷道,
可制北京死命,因令其党据之。变闻,以总督温承惠、巡抚高
杞皆按兵不动,乃诏那彦成为钦差大臣,提督杨遇春副之。师
至,击败教徒,复道口,焚杀近万人。继又击破桃源教徒,进
围滑县。文成已先避于辉县之司寨山中,乃分兵攻之。文成知
不免,举火自焚死,官军乘势攻滑县城。城颇坚,用地雷轰西
南隅,陷之。党首牛亮臣、徐安国俱被擒。城中良民二万余人,
虽未被屠,而为官军所虐杀者,已不少矣。
满清兴亡史 ·38·
●第三章 衰微时代
○第五十二节 旻宁得袭帝位之原因
嘉庆二十五年,颙琰殂,第三子旻宁立,年号道光。推旻
宁之所以得袭帝位,有二原因:一、乾隆五十四年,弘历秋犭
尔木兰,令诸孙随行,旻宁时方八岁,亦与焉。行至张家湾,
弘历亲率诸王校射,旻宁侍侧。俟诸王射毕,亦御小弓矢发之,
中其二。弘历大喜,摩其顶曰:“汝能连中三矢,当赉黄马褂。
”果三中之,即置弓矢,跪弘历前。弘历笑曰:“吾知之矣。”
因命侍臣取黄马褂衣之。仓卒间,不得小者,即以成人服被之。
乃谢恩起,而裾长拂地,不能行,乃命侍卫抱之以归。一、嘉
庆十八年,林清之党闯入宫中。旻宁时在上书房读书,闻变,
与内监登垣敌,命急取枪至。顾内监咸与教徒通,而所奉
之枪,无实弹,俄见有执白旗,攀垣逾养心门进者,旻宁举枪
射击之,未命中。怪而察之,知为空弹。因急取衣服间银扣作
丸,再击之,应声毙,教徒不敢逾垣进。只此二原因,遂定金
匮缄名之局。然是时风俗奢靡,已达极度,故于践祚之初,虽
谕民间婚嫁丧葬等事,悉照《会典》规条,而闻者皆视若具文。
盖满清之盛极而衰,兆于此矣。
满清兴亡史 ·39·
○第五十三节 回疆之扰乱一
曩弘历之平天山南路也,回教首布罗尼特之子萨木克,率
其所属和卓,逃入浩罕。浩罕国于葱岭以西,其汗为蒙古察合
台汗之裔。既纳萨木克等,恐遭波累,乃请为钳制之。及嘉庆
末年,南路参赞大臣斌静,淫虐无度,失回众心。萨木克次子
张格尔起厄鲁特兵,欲恢复回疆,为官军击退。至道光六年,
张格尔复率兵由开齐山路突至回城,拜其先和卓木之墓。伊犁
将军庆祥令舒尔哈善等围之。张格尔突围出,各回响应,旬日
之间,数以万计。庆祥调各营卡兵与战于浑河,死之,张格尔
遂陷喀什噶尔。浩罕汗马大大利率安集延兵助张格尔,连陷英
吉沙尔、叶尔羌、和阗三城。清廷闻警,命大学士长龄为将军,
陕甘总督杨遇春为参赞,剿之。军至浑河,回兵列阵二十里以
待。会大风杨沙,昼晦,长龄欲待霁,遇春曰:“此天赞我也。
”率军猛进,大破回兵,克喀什噶尔。寻又克英吉沙尔、叶尔
羌、和阗等城。继至葱岭,为浩罕安集延兵所诱,鏖战一昼夜,
军几殆。旻宁责其孤军深入,召遇春还,以杨芳代之。芳纵反
间,言官兵已全撤,张格尔果袭喀什噶尔城,芳严兵以待,回
兵至,破之。又星夜进击,斩获殆尽,遂擒张格尔,献俘于午
门,诛之。
○第五十四节 回疆之扰乱二
方清军之克喀什噶尔城也,张格尔之兄曰玉素普者,曾由
喀什噶尔逃入浩罕,颇为回部所尊奉。及张格尔既擒,清政府
檄令浩罕交出叛徒,浩罕不从。道光八年,旻宁以逆孥无关边
满清兴亡史 ·40·
患,敕边吏严守卡伦,绝浩罕之互市。于是回部皆怒,奉玉素
普复起兵。九年,官军征浩罕,浩罕邀击,大破之。寻复陷喀
什喝尔,围叶尔羌,附近回庄,恣意焚掠,势又猖獗。旻宁乃
咎参赞大臣容安之逡巡不进,贻误边事,按律正法,并革其父
大学士那彦成。命长龄、杨芳及伊犁将军玉麟率大军征之。浩
罕闻清兵将大至,遣使乞援于俄罗斯,俄罗斯未之允。浩罕知
外援难期,始有求许互市意。长龄知之,乃奏言:“安边之策,
固以振威为上,羁縻次之。然如浩罕之地无城池,皆以列骑冲
阵,遇放连环枪,则先已奔逸。且铁列、克岭两山中有废涧,
仅容单骑,行两日方能出隘口,于远涉亦非所宜,不如羁縻之
便。”旻宁可其奏。由是复许互市,而浩罕则永锢和卓之族,
事乃定。然中国兵威,自是不能及葱岭以西,欲复如乾隆一朝
之盛,乌可得哉?
○第五十五节 平楚粤之瑶
湖南永州之锦田瑶赵金龙,与常宁瑶赵福才,以巫鬼诱惑
其众。平民见其愚,辄欺之。事发,官吏恒左袒平民,以是常
积怨。适因楚、粤之天地会教徒,屡夺其寨内牛谷,瑶无所控
诉。于是金龙倡言复仇,使福才纠广东散瑶三百余,合湖南九
冲瑶,都六七百人,于道光十一年,焚掠两河口,杀天地会教
徒二十余人。湖南提督海陵阿欲率兵进剿,为金龙所诱杀,副
将游击皆战殁,新田县令王鼎铭死之。自是瑶之党类,愈集愈
多,号称数万。官吏所调常德水师、荆州满骑,利于水战陆战,
而独不利于山战。湖广总督卢坤至,始奏罢之,改调镇筸苗疆
兵,以与瑶战。会贵州提督余步云、云南副将曾胜又率军来助,
满清兴亡史 ·41·
乃进逼合围。瑶分三路拒之,每路各二三千人。终为官军诱至
山外平地,先后毙瑶千余,金龙亦中枪死,其子弟妻女俱被擒。
未几,余党赵子青胁瑶二千余又起于广东,声言为赵金龙复仇。
卢坤帅余步云、曾胜等败之,擒子青。广西瑶盘均华亦起,官
兵又擒诛之,瑶乱以平。时道光十二年也。
○第五十六节 鸦片之战一
鸦片之输入中国,自明季始。雍正初年,曾禁吸食,而输
入未稍减。及乾隆三十二年,其额增至千余箱。盖由英吉利人
已占领鸦片之出产地,曰印度孟买,而欲扩张其销路也。清政
府知其害,于嘉庆初年施行鸦片输入之禁令。然濒海奸商往往
嗜利贩售,而吸者益众。侵淫至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
疏请严禁,诏内外大吏议覆。议者皆如爵滋言,而湖广总督林
则徐言尤剀切。乃以林则徐总督两广,使任禁售鸦片之事。十
九年,则徐抵粤,收英商鸦片二万二百余箱,置海滩高处,四
周树栅,开沟灌卤,以石灰投之,顷刻自燃,鸦片悉成灰烬。
夕启涵洞,随潮出海。是时他国之人闻风来观者,至颂是举为
中国善政。英领事义律亦自知其非,由广州退至澳门,请派委
员赴澳,会议章程,期将鸦片之输入永远除绝,颇为则徐所奖
励。未几,停止英商贸易之诏下。义律犹遣使乞恩,俾英商在
澳门贸易。则徐以新奉清谕,不便骤更,严拒之。于是义律令
英船十余艘,驶出外洋,回本国请兵。
○第五十七节 鸦片之战二
满清兴亡史 ·42·
英廷允义律之请,议派远征军。道光二十年七月,英将布
冷墨尔率军舰五艘,汽船三艘,运船二十一艘,犯广东,不得
逞,转而犯福建厦门,又为闽督邓廷桢所挫。英人请复互市,
并索偿烟价,则徐斥不许。方奏请饬江浙诸省严防海口,而英
人已犯浙东,陷定海等处。又犯天津,陷大沽口。疆臣皆委罪
于则除,乃以则徐与廷桢削职遣戍,令琦善等赴广东议和。琦
善至,欲媚英人,先撤海防,许偿金六百万,以香港易定海。
议已成,英亦撤退浙东兵。适其将璞鼎查又以兵舰至,乘海防
之已撤,突攻广东,陷虎门炮台,提督关天培等战殁。陷定海,
总兵葛云飞等战殁,督师裕谦自杀。陷乍浦,副都统长喜等战
殁。陷吴淞,提督陈化成战殁,江督牛鉴遁,英兵遂入上海城。
复由扬子江口溯源西上,攻镇江府,屠之,进逼江宁。清政府
以战守两难,乃遣耆英、伊里布与英使璞鼎查会议于江宁。至
二十二年七月定约十三款。其最关重要者:一、准英人居留广
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口岸,贸易通商无碍。一、
准以香港一岛割与英国。一、偿鸦片原价六百万元。一、向例
额设行商所欠英商之款,酌定三百万元,由官偿还。一、偿水
陆兵费一千二百万元。一、自后两国官吏,以平等礼相待。是
为满清外交失败之第一期。
○第五十八节 奕詝之初政
道光二十九年春间,旻宁已有疾。是年冬,遭祖母丧,病
增剧。三十年正月,殁于苫次,四子奕詝嗣立。次年,改元咸
丰,诏求直言。大理卿倭仁、国子监祭酒胜保、侍郎曾国藩、
满清兴亡史 ·43·
通政使罗忄享衍、通政副使王庆云、给事中吕贤等,知大乱之
将至,皆有所陈。奕詝手自褒答。有云:
夫言不逆耳,不为谏。今倭仁之言,其庶几欤?嗣后大小
臣工,尤须以国计民生为重。有所见闻,剀切直陈,以倭仁之
直谏为法。又云:
曾国藩奏陈用人三策,剀切明辨,切中情事,深堪嘉纳。
观其初政,非不思振作有为,曾不数年,宴安如故。世称
其重华宫之工作,焕然一新。宫中楹联,撰为“万方欢乐入歌
谣”之句,一若不念时艰之孔亟也者,此所以清室之将至于倾
覆也。
○第五十九节 洪、杨军之战一
洪、杨军者,以洪秀全、杨秀清得名。其宗旨在反清复明,
为满清入关以来未有之大敌也。秀全,本系广东人。闻朱九涛
倡上帝会,往师之。九涛死,秀全为教主。旋至广西传教,始
与桂平之杨秀清相结纳。曾玉珩、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
亦先后入教,其党渐众。然秀全虑所持之教,不足成大事,乃
托名天主教,目天父为耶和华,谓耶稣为长子,已为次子,故
尊耶酥曰天兄。寻著《真言》、《宝诰》诸书,秘密传布。又
约留发易服,以为识别。远近多附之。遂于道光三十年,起兵
于金田村。是年,旻宁殁,奕詝立,恶桂抚郑祖琛玩视,褫其
职。迭命林则徐、李星沅、赛尚阿、徐广缙等,视师广西。秀
满清兴亡史 ·44·
全闻则徐起,将避入海,其党大半解散。会则徐道卒,星沅卒
于军,赛尚阿战败,徐广缙迁延不进,于是洪、杨军势复振。
至咸丰元年,分水陆两路,进攻永安州,陷之。乃号太平天国,
称洪秀全为天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
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洪大全为天德王。秦日纲
等四十八人,称丞相军师等职。清政府视之,亦隐然一敌国矣。
○第六十节 洪、杨军之战二
洪、杨军既陷永安州,乃北出广西界,经湖南之道州、桂
杨州、郴州,长沙、岳州两府,而达湖北之武昌。向荣尾追之,
卒不及,武昌城遂陷。鄂抚常太滈、布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
元以下数十人皆死焉。洪、杨军既据武昌,大举行乡、会试,
兴国州得第者三百余人,故兴国人对于洪、杨军尤出力。此咸
丰二年事也。及咸丰三年,秀全统其全军,帆樯如云,蔽江东
下,陷黄州府武穴镇,逼江西之九江。两江总督陆建瀛不战而
败,退至金陵。秀全以九江城空,弃之。乘势陷安庆,进逼金
陵。城中诸将,有议战守者,建瀛托病不出。洪、杨军攻之益
急,未几,地雷爆发,城崩三十余丈,守兵多击毙,洪、杨军
遂入城,建瀛亦死于乱军中。将军祥厚等犹指挥旗兵防守内城。
洪、杨军以火攻之,内城亦陷。祥厚以下二十余员均战殁。旗
民四万余,童子三千人,悉数被戮,无一留者,盖以为汉人复
仇也。秀全既入金陵,与杨秀清等议留一军于此,而自率精兵
由淮安北行,直据北京。惜为书生所尼,秀全遂留南京。遣其
党西图上游,北攻山东、直隶等省。
满清兴亡史 ·45·
○第六十一节 洪、杨军之战三
初,曾国藩守制在籍,仿戚继光兵法,训练湘民,成绩颇
著。嗣益广为招募,令罗泽南、李续宾等统之;复编长江水师,
令杨岳斌、彭玉麟等统之,遂号湘军。迨洪、杨军西图上游,
既取湖北德安等诸郡县,复回兵而南,欲由长沙通两粤。遂与
湘军相持于武昌者数年,故洪、杨军西图之志,卒不得逞。其
北行一军由林凤祥、李开方等率之,长驱直逼天津,进窥畿辅。
旗兵绿营,皆不知所措。然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凤祥、开方
等卒为僧格林沁所擒。故洪、杨军北行之计,亦不能成。由是
东南诸省,遂为洪、杨军驰逐之区矣。咸丰六年,韦昌辉杀杨
秀清,昌辉复为秀全所杀,石达开因以所部遁。内乱虽起而势
不少衰。既陷江南大营,复逼丹阳。提督向荣忧愤成疾,旋卒。
张国梁代之,渐不能支。十年,洪、杨军窥浙江,由安吉至武
康,攻破杭州。张国梁令张玉良驰救之,杭州以复。而洪、杨
军乘其兵分力弱,急攻丹阳,官军大败,国梁跃马死运河中。
丹阳陷,督师和春突围出。洪、杨军已进迫常州,和春迎战受
伤,卒于途次,于是苏州亦陷。其余州县数十继之,惟镇江为
冯子材所守,上海为官兵与外兵所守,故得保。
○第六十二节 英法同盟军之役
曩与英人之订五口通商约也,许其派驻领事。及英领事欲
入广州城,粤人力拒之,势颇汹汹。英人恐招众怒,则与商务
有碍,竟废入城之约。事闻,总督徐广缙、巡抚叶名琛以功得
满清兴亡史 ·46·
封爵。至咸丰七年,粤水师捕华船之挂英旗者,撤去其旗。西
例,以失旗为大辱,英又乘此启衅。会法教士在广西亦为人所
杀,于是英法二国以同盟军攻广东。时叶名琛已擢升总督,狃
于前功,谓粤民之义愤可恃,不设备。同盟军遂入广州城,挟
叶名琛以去,置于印度,后卒死。攻粤之同盟军又至北洋,击
毁大沽炮台,阻海运之通道。清政府乃遣桂良、花沙纳等赴天
津议和。于咸丰八年五月,定中法、中英各条约。同盟军退,
清政府令僧格林沁守大沽以备之。已而约事中变,同盟军复闯
入大沽,受创而去,时九年六月也。同盟军既被创,复增战舰,
攻陷天津,进逼京师。奕讠斤避至热河,命奕讠斤为留守。同
盟军入京师,焚圆明园。将攻禁城,得俄公使调停,复遣奕讠
斤与英法议和,于十年九月定续约。偿二国兵费一千六百万两。
于五口外,复开牛庄、天津、芝罘、台湾、淡水、潮州、琼州、
镇江、江宁、九江、汉口十一处口岸。又允其传基督教于内地,
并许其得派公使及领事。
又以九龙永租与英,归并香港界内。是为满清外交失败之
第二期。
○第六十三节 割弃满洲旧壤于俄
康熙盛时,虽与俄罗斯结尼布楚约,然其后边备渐弛,俄
人乘之,侵略黑龙江以北地。道光季年,俄之海军官,奉其国
君之命视察东方。见黑龙江左岸仍无中国守兵,爰建俄之国旗
于此。又报言,自黑龙江以南至朝鲜国界沿岸一带及附近岛屿,
均可为俄领。俄帝从之,派其使臣来言疆界事。寻又屡率俄兵
满清兴亡史 ·47·
下黑龙江,强迫清政府欲定疆界。时南方多事,不及北顾,清
政府以婉言却之,卒不允。至咸丰八年,俄使岳福与清之黑龙
江将军奕山,于爱珲城结重定疆界之约,以黑龙江为清、俄两
国界线。而乌苏里河以东,沿日本海岸之地,为二国共有。且
许俄得通航于松花江及乌苏里河。此清政府割弃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半流域之地于俄也。及英法同盟军之役,俄使助成和议,
英法为所挟持,清政府深德之。因俄之请,于咸丰十年由奕讠
斤与俄使伊格那替业福在北京改订界约。凡乌苏里河以东,自
黑龙江起,以迄于图们江之地,悉划入俄境。此清政府割弃乌
苏里河以东沿日本海岸之地于俄也。因此两大变更,失地数千
里。较之满洲旧时疆域,蹙其大半矣。
○第六十四节 载淳之诛三奸
咸丰之期,载垣、端华、肃慎颇用事,世目之为三奸。三
奸中,肃慎尤恣横。见汉大臣中柏葰有资望,借科场舞弊事以
斩之,举朝为之侧目。迨英法同盟军逼京师,三奸劝奕詝避热
河。热河地本湫隘,内外禁防不甚严。三奸利出入之便,导奕
詝娱情声色,藉以固宠揽权。及和议既成,有疏请回京者,奕
詝欲从之,为三奸所阻,屡改期。时奕詝本有痰嗽疾,加以声
色之迩,益不能堪,至十一年七月而殁于行在矣。长子载淳甫
六龄,得袭位,改明年为祺祥元年。三奸矫诏,握赞襄政务之
权几二月,坚留载淳在热河,不使回京。载淳之嫡母与生母俱
患之,因召奕讠斤至热河,与决议,定期还宫。既还,急缚载
垣、端华于廷,捕肃慎于途,系之宗人府。越数日,赐载垣、
端华死,戮肃慎于京师。诌附三奸之陈孚恩、黄宗汉等均严谴
满清兴亡史 ·48·
之。于是载淳之嫡母、生母俱垂帘听政,命奕讠斤为摄政王,
而改明年年号曰同治。
○第六十五节 翦除洪、杨军
曩苏、浙之陷于洪、杨军也,曾国藩适奉诏督办江南军务。
即与胡林翼统筹全局,议援救苏、浙,急图安庆。盖以安庆为
长江锁钥,官军得之,能控金陵,洪、杨军得之,得通赣鄂,
战术上必争之地也。迨同治元年,诏以曾国藩督办苏、浙、皖、
赣四省军务。其弟国荃已复安庆,故国藩驻于此。浙事则左宗
棠任之,苏事则李鸿章任之。国荃则直捣金陵,其胸有成算,
是非洪杨军所能敌。自是以后,左宗棠率湘军以进,大破李世
贤于衢州。复与蒋益沣围攻杭州,陈炳文宵遁,而杭州遂复。
其余郡县,以次肃清。李鸿章率准军及洋将所练之常胜军以进,
先收太仓、常熟、吴江、江阴各州县,继复苏州,诛谭绍洮等,
无锡、常州亦随之而下,江苏略定。惟国荃之攻金陵,虽与彭
玉麟连破关隘,合围江宁,而遇李秀成、李世贤之来救,反困
于雨花台,至战四十六昼夜,始却之。同治三年五月,江宁城
将破,洪秀全知不可为,仰药卒。逾日,遂破江宁,擒李秀成、
洪仁达等。秀全子福瑱走江西,席宝田击斩之。自洪、杨军起
事以来,已十有五年,至是乃翦除殆尽云。
○第六十六节 平东西捻兵
捻兵之起,在咸丰三年,由张洛行为首领,以雉河集为根
满清兴亡史 ·49·
据地。苗沛霖率众应之。常纵横于皖豫之交。及僧格林沁克雉
河集,斩张洛行,其从子张总愚,率余众走山东,与任柱、赖
文光合。未几,僧格林沁复斩苗沛霖。进攻捻兵,至曹州,遇
伏阵亡。此同治四年事也。清政府以曾国藩既平洪、杨军,乃
令移师讨之。国藩见捻兵多骁骑,倡为圈制之法。于江苏之徐
州、安徽之临淮、山东之济宁、河南之周家口各驻重兵,以为
四镇。复筑长墙,扼运河,使其不得驰骋。捻兵来薄河堤,又
击败之。于是捻兵分为二:由河南入山东境者为东捻,任柱、
赖文光领之。入陕西境者为西捻,张总愚领之。已而曾国藩以
剿捻无把握,乞病回江督任,荐李鸿章自代。同治六年,李鸿
章至,仍用圈制法,督淮军扼东捻于胶莱河。东捻突围走,淮
军统将郭林、潘鼎新、刘铭传等败之于淮扬徐海间,任柱、赖
文光先后降,杀之,东捻平。时西捻正由山西扰直隶,京师戒
严,檄诸将进剿。七年,各路官军圈西捻于天津之北,茌平之
南。左宗棠扼直隶吴桥,李鸿章扼山东德州,曾国藩又檄水师
以助之。值黄河盛涨,遂击之于黄运徒骇间,擒斩殆尽,张总
愚赴水死,西捻亦平。
○第六十七节 平陕甘诸回
甘肃回教徒之乱,于乾隆盛时,名为剿平,实则乱机仍伏。
至同治初年,乘捻事方亟,而回教之首领白彦虎起于新疆;其
党马化龙等起于甘陕;土匪董福祥应之,滇匪蓝大顺等又自川
入陕以助之。于是西北诸省,复有嚣然不靖之势。其时多隆阿
率军进剿,蓝大顺虽走死,而其他固无恙也。及捻兵既平,左
宗棠于同治七年督湘军至西安,分南北两路以进。南路则宗棠
满清兴亡史 ·50·
率郭宝昌、魏光焘等,渡渭河,沿泾水,由甘肃泾州而至平凉。
北路则刘松山、张曜等,绕山西,渡黄河,而攻陕西北部之榆
林、绥德。降董福祥,直逼甘肃之宁夏。回教徒悉聚于金积堡,
以抗官军。松山奋击时,为飞炮所殒。宗棠令其从子锦棠统其
军,卒破金积堡,遂平宁夏。十年,诛甘回马化龙父子。余堂
马寿、马文禄又据西宁,河西大扰。十一年,宗棠督诸军剿抚
兼施,刘锦棠俘马寿于大通,又克西宁。是年,白彦虎由永安
进据肃州,马文禄走附之,以拒官军。九月,锦棠与金顺、宋
庆、张曜等,合攻肃州,破之。马文禄乞降,旋被诛。十二年,
关内肃清,惟白彦虎卒逃出关外。
○第六十八节 靖云南回乱
方陕甘回乱之亟也,云南之回亦变。内结诸营将士为奥援,
外联黔西苗族为遥应。其著名渠帅之踞大理府者,曰杜文秀。
踞曲靖府者,曰马联升。踞云南府者,曰马德新。挟巡抚徐之
铭以为傀儡,之铭亦恃回以自固。总督潘铎见滇回之在省城者
达数千,迫令遣散,反为所戕。新任巡抚贾洪诏又与总督劳崇
光意见不合,动辄龃龉。嗣简林鸿年为滇抚,令赴滇。鸿年更
畏滇如虎,迁延不进,滇事益不可问。乃解鸿年职,命巡抚刘
岳昭至任,与布政使岑毓英督兵剿办。毓英本富于军事知识,
又知马如龙为回教中翘楚,惟受抚后,扰持两端,特以恩义结
之。于是马如龙始感奋,与之攻克省城。迤东,收曲靖,斩马
联升,以曲靖为根据地。进剿黔西不靖之苗,又收曲靖附近各
郡。迤西,令杨玉科等克大理,击败杜文秀,文秀仰药死。时
同治十二年春也。未几,迤南之顺宁、云州及腾越、思茅、蒙
满清兴亡史 ·51·
自等所属之地,亦一律肃清。盖滇回之患,变诈百出,凡蔓延
十余载,沦陷凡五十三城,踞险负颙,其势甚炽,至是始见平
靖云。
○第六十九节 载湉以旁支承继帝位
载淳之嫡母,曰钮祜禄氏者,以居东宫,故称东太后。生
母曰那拉氏者,以居西宫,故称西太后。东太后性懦,西太后
性机警。垂帘听政时,军国大事悉由西太后主持,东太后但画
诺而已。同治十一年,载淳年十七,纳崇绮女为后。十二年正
月,始亲政。翌年冬,以患天花痘殁。崇绮女无出,分当为载
淳立嗣。而西太后欲图己之专擅政权也,突召王公大臣等至养
心殿西暖阁,密议不为载淳立嗣,而为奕譞。满人如奕讠斤、
奕譓、奕详、奕劻、载澄、荣禄等,汉人如宝鋆、沈桂芬、徐
桐、翁同龢、潘祖荫、孙贻经等,均不敢异议,乃定奕譞子载
湉,入承帝位。犹恐其族人争立,或至变生不测也,令李鸿章
统重兵,驻京师以防守之,始宣布其事,以明年为光绪元年。
援同治初年之例,仍由东西两宫垂帘听政。越七年,东太后以
疾卒,由是西太后独临朝。
○第七十节 弃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旧分山南、山北、中山三部,各以王分治之。
明初中山王统一琉球,受明册封,世通朝贡。满清入关以后,
一如明制,然同时亦朝贡于日本,二百年来,沿为成例。及同
满清兴亡史 ·52·
治十一年,琉球人民遭风漂至台湾东部之一番地,为番民所害。
次年,日本人民又漂至,亦遭残虐。于是日本以参议副岛种臣
为全权大臣,向清政府争论。政府令李鸿章与议,谓台湾东部,
系化外之民,政府所不能治。日本乃遣军舰五艘,击退番民,
占其地。清政府闻之,又以台湾全岛素隶版图,令日本撤去兵,
不听。乃命船政大臣沈葆桢统带水师,以备不虞。十三年,日
本复以大久保利通为全权大臣,向清政府争论。政府令奕讠斤
与议,不决,几宣战。适英公使威妥玛居间调停,偿日本金五
十万两。与订条约。日本兵乃离台湾去。然日本于是役,已昌
言为属地。琉球之漂民,与清政府交涉,而政府尚未之知也。
至光绪三年,日本废琉球王,夷为冲绳县,清政府始与之争,
卒不能胜,于是琉球群岛为日本所有矣。
○第七十一节 伊犁之争
当白彦虎逃出关外时,直趋至新疆之哈密。金顺、张曜曾
追之。至光绪二年,左宗棠令刘锦棠统湘军,亦至新疆,破吐
鲁番,进攻天山北路之乌鲁木齐,克之。转而南,所过喀喇沙
尔、库车、阿克苏诸城,悉收复。三年,攻喀什噶尔,复破之。
白彦虎遁入中亚细亚。左宗棠以南路既平,复转而北,进窥伊
犁。是时,俄政府藉口于俄商之被害,使科哈夫士克率兵驻此。
宗棠令其退出,将伊犁交还,不听,宗棠急告政府。乃命崇厚
与俄之全权使臣议定交还条约于拉哇基。俄要挟百端,崇厚率
允之。事闻,召崇厚还,不认拉哇基之约。以曾纪泽为全权使
臣,赴俄京,再与开议,时光绪七年也。俄坚执崇厚议,遣勒
塞夫士克率舰队东来,以为忄同喝计,清政府亦修战备以待之。
满清兴亡史 ·53·
会英相格兰斯敦力劝言和,以俄国东方之兵力及制胜手段来信,
西太后韪之。而俄之黑龙江总督考夫门将军,建言宜取偿金,
藉充筑路之用,不以开战为然。于是两国之和约定。一以偿金
九百万卢布交出,一以伊犁交还。然伊犁虽还,而中亚细亚一
带已尽属于俄矣。
○第七十二节 越南之役一
安南为阮福映所有时,曾于嘉庆季年受满清之册封,曰越
南国王。是时法国遣使至越南,令其履行昔年阮光平所订之约。
福映拒之,临殁,犹以慎防法人,毋割土地为嘱。故其后嗣皆
疾视法人,且屡杀法教士,于是法越之交涉起。及同治六年以
后,两次割南圻之地与法,凡六省。十三年,复与法结西贡条
约,名为自主国,实为法之保护国,清政府尚未之知也。至光
绪七年,法内阁议长佛雷苦于内讧,欲藉外征以泄之,乃责越
南之不守条约,以利威尔为司令官,率兵伐越南,陷河内。会
有洪杨军余党曰刘永福者,率众在山中开拓,暇则训练,已成
劲旅,称黑旗兵。越南王遂藉其力,击退法兵,河内以复。九
年,利威尔死,孤拔继之,率兵陷山西。黑旗兵死伤颇众,退
守北宁。越南始来告急,清政府犹以上国权自居,使曾纪泽与
法外部沙美拉、古费理等交涉。又令李鸿章与法公使宝海、脱
利古等交涉。再三辩论,均无成议,乃派兵援越南。至则与黑
旗兵同守北宁,法兵则驻于桑台。十年春,法之援兵大至,分
三队进攻。刘永福所募之练勇四千不战而溃,北宁失陷,法之
气焰乃大张矣。
满清兴亡史 ·54·
○第七十三节 越南之役二
越南臣民,闻法兵之拔北宁也,与法结约,自认为法之保
护国。清政府闻之,使曾纪泽与法相佛雷开议,不认此约。是
年四月,法之全权大臣福禄诺至天津,与李鸿章订简明之约。
其第二款,声明中国所驻北圻之各防营,退回边界,并法越已
定未定各条约,均置不理。五月,法兵令防兵退出界外,不允,
战于谅山,伤法兵。法又要求恤款兵费。乃令江督曾国荃等在
沪会议。无成,复开战。六月,法水师提督烈司勃士率舰队至
基隆,击炮台,占据之。督办台防刘铭传,率军攻法兵之背,
法兵弃在隆,乖舰而去。八月,孤拔率军舰五艘,合其余各舰,
都十四艘,突入福建之马江,击沉扬武等战舰七艘,福建船政
局及罗星塔、闽安、金牌诸炮台均被毁。船政大臣何如璋、统
帅张佩纶皆遁,孤拔乃退驻澎湖岛。是时法之陆军由纳克烈耳
及米洛所统,亦于广西边外屡战屡胜,入镇南关。杨玉科战殁,
董履高负重伤,诸军皆溃。法兵遂据谅山,筑炮台于关外,广
西大震。十一年春,冯子材率军出关,与关外之黑旗兵合,巡
抚潘鼎新、总兵王孝祺复助之,大破法兵。乃复谅山,进窥北
宁。先是,法将孤拔于战胜马江后,愤法政府不行其策,死于
澎湖。至是,法相佛雷为舆论不容,亦几丧位,乃退而媾和。
四月,李鸿章与法使巴特纳会议于天津,增前约为十款。法政
府虽不索兵费,清政府亦失越南主权。于是举二百余年臣属之
安南,永弃之矣。
○第七十四节 清日之战一
满清兴亡史 ·55·
朝鲜之臣属于满清,尚在未入关之前。及日本明治维新后,
屡欲与朝鲜通商,朝鲜不允。嗣以日本兵舰入江华湾,被炮所
击,乃遣使责问朝鲜,并以甘言诱之。于光绪二年,始订通商
约,声明朝鲜为独立国,清政府尚未之觉也。越八年,朝鲜之
内乱作,清政府派兵戡定之,时日本亦派兵在朝鲜。翌年,乃
订两国退兵约,曰:自后两国,如欲派兵至朝鲜,须先相通知。
盖向之所恃为上国权者,已被削尽于此约之中。而清政府仍未
介意。至二十年,朝鲜又有东学党之乱。东学党者,对于西学
而言,盖守旧党之秘密会也。党魁为崔福成,倡乱全罗,进陷
忠清,捣汉城,势颇猖獗。朝鲜王李熙遣使来乞师。日本闻之,
急遣大鸟圭介率海军赴汉城,并檄舰队兼程趋仁川,而陆军由
广岛陆续进发。及清政府命叶志超统陆军渡海至牙山,而日军
已占先著。未几,东学党败,乱平。日本创议改革朝鲜之内政,
清政府以兹事非日本当与闻,严词驳斥,而促共退兵,争辩久
之。清政府复申言朝鲜之世为藩属,日本乃乘机责清政府背弃
旧约,和局遂决裂。
○第七十五节 清日之战二
当和局之将决裂也,两国尚未宣战。及日兵突出海军于丰
岛,又攻陆军于牙山,于是清政府大怒,布告开战之理由。命
左贵宝、卫汝贵、聂士成等急趋平壤,以援牙山之败军。日兵
突至,卒陷平壤,左贵宝战殁,余军乃退出朝鲜境。已而海军
舰队与日本舰队战于黄海,复为所败,失军舰数艘,邓世昌、
林永升死焉。日兵又渡鸭绿江,进犯奉天省。督师诸将吴大澄、
满清兴亡史 ·56·
宋庆等,连战皆北,名城迭失。自二十年九月至次年二月,五
阅月间,战无一利。旅顺、大连湾、牛庄诸要口,岫岩、盖平、
析木、海城、金州诸要地,均遭蹂躏。日兵更渡海入山东半岛,
由荣城湾登陆,陷文登,迫威海卫之后,夺炮台以攻刘公岛败
残之舰队。海军提督丁汝昌知不能免,仰药死。败残军舰等悉
为日本所得。日兵既全握海权,乃分舰队南取澎湖岛,进窥台
湾。清政府大惧,以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伊藤博文等会议于
马关。凡七次,始定和约十一款。其最要者:一、认朝鲜为完
然无缺之独立自主。一、割奉天省南部及台湾、澎湖列岛与日
本。一、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一、开苏州、杭州、沙市、重
庆为商口,日本臣民得往来侨寓。约成未一月,俄以日领辽东
之不利于己也,与德、法合纵,迫令日本退还辽东。日怯,从
其议。于是清政府予银三千万万两,以为赎地费。
○第七十六节 各国之逼借军港
还辽事毕,俄索重酬。清政府不得已,乃与俄结密约。俄
人得东三省铁道敷设权及黑龙江、长白山等地矿山采掘权,并
借胶州湾为军港。胶州湾者,德国夙所垂涎者也,于光绪二十
三年,藉口于曹州杀毙教士案,遣军舰突据之。清政府不能拒,
乃立租借约,期限九十九年。俄以胶州无可望,遂促清政府改
订新约,租旅顺为军港,大连湾为商港,期限二十五年。英见
俄之租旅顺也,知其将握东亚海权,急索威海卫以为抵制,租
期等一如俄约。清政府无以谢,亦许之。法以还辽之役,俄德
之得厚偿也,乃援例而至,索广州湾。议不决,法人遂效德国
故智,先闯人广州湾,而后议租借。清政府始允其请,于二十
满清兴亡史 ·57·
四年立约,租期一如胶州湾。英闻其约成,又请拓九龙租界,
以成均势之局,期限一如法例,清政府亦允行。自是而后,意
大利又索租浙江之三门湾,赖他国公使之抗议,仅许不让与他
国而止。清政府惩要索之纷扰,乃举直隶之秦皇岛、江苏之吴
淞、福建之三都澳等处,自辟为商埠,以杜后患。然沿海军港
租让殆尽,若秦皇岛、吴淞、三都澳者,乃其所唾余耳。
○第七十七节 戊戌政变
自甲午一役,日本割台、澎以去,举国愕然。无何,各国
又相率效尤,纷纷割据。清政府之不足恃,大为海内士夫所诟。
时有主事康有为者,欲为满清延命脉,屡上书言变法,颇得载
湉之嘉许。大学士翁同龢等,又交章推荐。二十四年春,召见
康有为,与论国事,益觉变法之不可缓。四月间,下国是诏,
督责内外诸大臣实行新政。以康有为为总理署章京,备新政之
顾问。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亦分别任用。而嗣同等
参预新政,任事尤勇。自五月至七月,维新之诏数十下:改科
举,开学堂,停武试,汰冗员。许士民上书,准工商专利。废
祀典不载之寺庙,以除迷信。裁老弱无用之额兵,以节糜费。
由是四方风动,朝野之条陈新政者,日数十起。然西太后于光
绪十五年时,虽已归政,而用人行政之大权,仍操诸己。至此
见政策全改,大拂于心。且新政之行也,新党中有汉人而无满
人。满大员刚毅、荣禄、怀塔布等以此进谗,谓变法之举,利
汉而害满。汉大员中忌新党之骤进者,亦痛诋变法之非,西太
后尤为所动。八月初六日,乃复临朝,称载湉有疾,幽之瀛台。
诬新党谋围颐和园,收谭嗣同等六人斩之。康有为及其徒梁启
满清兴亡史 ·58·
超以走得免。与新党有关者,皆获罪。所行新政,无论是非,
一律复旧。于是变法之成绩全归消灭。
○第七十八节 义和团之祸一
义和团者,白莲教之支流也。其初起于山东,以仇教为名,
二十五年,杀英教士卜克斯。山东巡抚袁世凯率武卫军痛剿之,
境内以安。余党窜入直隶。时满清之亲王大臣,本有仇视外人
之心,顾畏其兵力,不敢发。至是,闻义和团有神术,枪弹不
能伤,信之,欲藉其力以排外。二十六年春,由载漪、刚毅等
私招致京师,习其术。既而闻诸西太后,密召见,奖为义民,
给以饷。义和团之祸,实生于此。至四月间,凡电线铁路及物
之涉洋式者,焚毁无遗,京津路亦梗。是时董福祥之军已入都,
刚毅、徐桐辈纵之。乱兵与乱民合势,其祸益烈。日本书记生
杉山彬、德公使葛罗禄先后被戕。乱徒复急攻使馆,以墙坚,
不能入。朝臣徐用仪、立山、许景澄、联元、袁昶等力争开衅
之非,皆见杀。清政府犹传诏促仇外,南省各督抚皆不从。惟
晋抚毓贤竟虐杀教士多人,故山西尤糜烂。先是,各国驻京公
使以义和团之将肇祸也,联牍诘问清政府,清政府依违答之,
不得要领,乃向其本国告急。于是英、俄、日、法、德、美、
粤、意八国军舰,群集大沽口,英将西摩为之长。五月,向总
兵索炮台,未允,遂攻陷之,进逼天津。闻使馆被攻颇急,由
西摩率轻军北行,欲救公使。中途被阻,折而南,乃合联军攻
天津。马玉昆苦持二旬余,渐不支。聂士成中氯气炮而死。六
月十七日,天津全失。联军乘胜长驱,进窥京师。至七月二十
一日,而京师亦破矣。
满清兴亡史 ·59·
○第七十九节 义和团之祸二
当京师垂破时,西太后闻而失色,急挟载湉等微服西行。
王公大臣之尾随者仅十余人。八月,经山西之太原,十月,至
陕西之西安。途次,始悟战之非计,下罪己诏。并命奕劻、李
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会商和议。时联军之在京师者,举德
大将瓦德西为统帅,居宫中之鸾仪殿。奕劻、李鸿章奉命往,
与议和事。奕劻一以让鸿章,不敢置一词。联军索惩罪魁载漪、
载勋、载澜、刚毅、赵舒翘等数十人,鸿章屡与辨护。瓦德西
愤然作色曰:“吾等所索罪魁,皆其从者,为全中国之体面,
为其首者,尚未提出也。此而不允,则吾将索其为首者。”其
意盖直指西太后也。鸿章急以电闻,乃允以载勋、赵舒翘等赐
死,毓贤、启秀、徐承煜等斩决,而特原载漪、载澜发边外永
禁。刚毅、徐桐,以先死得免。约垂成,鸿章死,以王文韶代
之。于二十七年十一月定议。除惩办恶魁外,赔款四百五十兆
两。载沣赴德国、那桐赴日本谢罪。各国使馆驻戍兵,华人不
得杂居界内。自大沽至京师间,不得设兵备。清政府之受创,
未有若斯之烈者也。未几,西太后母子还北京。
○第八十节 唐才常之起事
初,康有为之出走海外也,愤西太后尽夺载湉之权,而载
湉仅守一虚位,及立保皇党以谋恢复。迨义和团之祸起,康有
为以机有可乘,令湖南志士唐才常在上海创中国独立协会。其
满清兴亡史 ·60·
宣告书略曰:
中国独立协会有鉴于载漪、荣禄、刚毅等之顽固守旧、煽
动义和团以败国是也,决定不认满政府有统治全国之权,将欲
更始,以谋人民之乐利,因以延乐利于全世界。端在复起光绪
帝,立二十世纪最文明之政治模范,以立宪自由之政治权与之
人民,藉以驱除排外篡夺之妄举。惟此事,须与各国联络,凡
租界教堂及以外人并教会中之生命财产等,均须力为保护,毋
或侵夺。
是书一布,而沿江沿海士民痛清政府之无状者,争赴之。
不旬日间,数将及万。遂举容闳任外交,沈克诚任内政,狄平
任财政。又于湘鄂一带分地设官:汉口曰宾贤公,襄阳曰庆贤
公,沙市曰制贤公,荆州曰集贤公,岳州曰益贤公,长沙曰招
贤公。广发富有票,以联络各省之营兵及会党。故其时如哥老
会之李和生、湖南同仇会之马福益、镇江青红帮之徐宝山均通
声气。李云彪、杨鸿钧等为哥老会中有名人物,亦自香港遄回,
以号令长江上下游,为之策应。布置既定,乃分三军:湖北为
中军,安徽为前军,湖南为后军。各军总统由唐才常自任。约
期七月二十九日,在汉口、汉阳、武昌三处同时举事。预令新
提蒲圻之军速为接应,岳州、长沙之军遥为声援。适以事机不
密,为鄂督张之洞所知,于举事前二日捕唐才常等二十余人于
汉口,湘抚俞廉三亦访获才常之弟才中于浏阳,先后斩之。一
腔热血,徒洒荒墟。而张之洞等之搜索同群,经年余始已。
○第八十一节 革命军起义于惠州
满清兴亡史 ·61·
光绪十八年时,广东有孙文者,为兴中会领袖,尝鼓吹革
命主义。及闻清日战起,急起革命军于广州。事泄,丧同志陆
浩东等数人,孙文以只身遁。未几,抵伦敦,为清使龚照玙诱
获,几殆。赖其医师康得利竭力营救,始得释。至唐才常举义
时,孙文又以郑弼臣为司令官,起革命军于惠州,己则在他处
接济。嗣以举事之期,一再迁延,为两广总督所觉,发官军防
之。官军愈逼愈进,近革命军所驻地。革命军乘夜袭击,官军
溃走。革命军将直捣广州,会传孙文命至,因取道东北向厦门,
破官军于佛子坳,歼其将杜凤梧,获洋枪七百杆。是时投效者
之多,几及五千。就中荷枪者凡千余人,余则揭竹竿操戈矛以
从。进至永湖,大破官军,提督刘万负重伤,又获洋枪五六百
杆,子弹万颗。进攻至白芒花,投效者约万余人,革命军声势
益壮。再进至崩冈,与官军七千隔水而阵,交战彻夜,击走之。
正拟向三多祝进攻梅林,忽又传孙文命至,谓形势一变,外援
难期,到厦门后,恐无接济之途,军事乞司令自决进止。盖其
时孙文正在台湾谋与惠州联络,忽闻日本政府下驱逐革命党之
令,孙文将离台湾而他适也。郑弼臣闻之,乃留荷枪者千余人,
余则概行解散,暂隐休军。为官军侦悉,猛力进攻,卒至全军
溃败。
○第八十二节 广西之乱
广西,为洪、杨军起事之处。自同治三年,洪、杨军既失
败,余党亦聚歼于此,无复他变。惟以民苗杂居,号称难治。
故于光绪初年,令提督苏元春统重兵驻之。迨法越战后,移驻
满清兴亡史 ·62·
龙州,以防南界。营勇本时招时散,散者多为盗,劫掠之事,
时有所闻。元春以扣饷故,不得不纵兵。以纵兵故,不得不庇
盗,于是兵与盗合。加以比岁不登,饥民附之。至二十八年,
而祸发于边军,毒流于全省矣。法人以所属之越南与广西相接
壤也,乃起而干涉。与巡抚王之春议,彼则派兵代剿,此则偿
以兵费。议垂决,会事泄,时论大哗,争言之于清政府,乃寝。
次年春,以岑春萱督粤,办理广西军务事。寻逮苏元春至京,
王之春亦解职。春萱至,先诛斥不职之官吏,旅令丁槐领元春
部众于三十年三月会合广东军,进围钦廉与上思交界之十万尖
山,颇称得手。左江一带,渐见肃清。阅二月,柳州又变,庆
州亦和之,纠众万余,分为二路:一踞四十八弄,以进窥桂
林。一踞梅寨,以图窜湘黔。官军亦分两路剿之。至十二月而
右江亦平。是役也,用兵历二年,糜饷达三百万,擒获党首凡
百余,歼毙党众已逾万,夺获枪械马匹亦以万计,洵一时之惨
剧也。
○第八十三节 日俄战事之中立
曩俄国之迫日本还辽也,日本引为大辱,思所以报之。及
义和团之乱,黑龙江将军寿山与俄人开战,为俄人所败,寿山
自杀。于是东三省境内,皆有俄兵占守。迨联军既撤,俄握满
洲境益坚,延不退兵。日本迫清政府责俄,俄视之夷然,于是
日本乘衅而动。于二十九年十二月,令其驻俄使臣栗野致哀的
美敦书于俄,索决答,和遂破。各召还公使,而战事起矣。是
时英、美两国首先宣告中立,并声明战地应划定界限,不许侵
入中国疆土。三十年正月,日、俄均公认除满洲外为中国之中
满清兴亡史 ·63·
立地。清政府遂宣布中立规条三十五条,以辽东为战地,命马
玉昆率军驻守辽西。寻俄将阿力克塞夫不愿以辽西为中立地,
驻兵于新民厅。美公使诘责清政府,清政府以诘俄公使。则以
未撤兵之地,不得以中立为词。清政府不能禁,惟严扼锦州一
带,余则尽入于哉线内。人民之生命财产受其蹂躏者,不可胜
计,以奉天南部为尤甚。迨战事告终,俄日订约于美之朴资茅
斯。凡俄国旧占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及领海之租借
权,悉移让日本。又长春、旅顺间之铁道,均割交日本。于是
日本复与清政府订租借旅大之约。从此长春以南,为日本营业
之范围;长春以北,仍为俄国营业之范围。东三省之名存实亡,
皆误于清政府之手者也。
○第八十四节 吴樾之炸五大臣
日俄之战也,日以立宪而胜,俄以专制而败。立宪之说,
始昌言于全国。寻俄亦议行立宪。于是驻法使臣孙宝琦首告清
政府,详述立宪之益。未几,袁世凯、张之洞等复有十二年实
行立宪之请。逾月,袁督复请派人考求各国宪法。三十一年六
月,简载泽、戴鸿慈、端方、徐世昌等四人,赴东西洋各国考
察宪政,嗣又派绍英随之前往,遂有五大臣之名。议定载泽、
徐世昌、绍英赴日、英、法、比等国,戴鸿慈、端方赴英、德
意、奥等国,筹款五十万元为费。七月二十六日,由北京车站
启行。甫登车,炸弹猝发,轰毙送行者四人。其时尚莫知其谁,
既阅月,始知安徽桐城之吴樾所为。盖因炸药爆裂时,樾亦随
之而毙也。事后,有樾之友人,宣布其意见书。略曰:
满清兴亡史 ·64·
樾既自认为革命男子,决不甘为拜服异种非驴非马之立宪
国民也。故宁牺牲一己肉体,以翦除此考察宪政之五大臣。而
所以不得不由此之理,一、维一原理,民族建国主义。二、扶
满不足以救亡。三、满洲皇室,无立宪资格。四、满政府对待
汉人之政策。五、立宪决不利于汉人。六、主张立宪者,对于
国民行为之不忠。
洋洋二千余言,盖欲汉族同胞协心齐力,抱持维一排满主
义之图,建立汉族新国也。自是五大臣遂不果行。越二月,改
派李盛铎、尚其亨代徐世昌、绍英,会同载泽、戴鸿慈、端方
往各国考察,是为第二次之五大臣。十一月,分两道出发。次
年六月返京者,载、戴、端、尚四大臣。李盛铎已履驻比公使
任。
○第八十五节 徐锡麟安庆之变
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有革命党魁徐锡麟刺皖抚恩铭于安
庆事。先是,锡麟富有革命思想,故在上海立复古会,马子畦、
陈伯平、秋瑾皆为会员。未几,游学德国,习警察。继复游历
日本,与孙文等相善。比返国,欲投身政界,以达革命目的。
故纳资捐道员至安庆。安庆,长江之关键也,得之,可以上溯
武昌,下达金陵,以徐图大计。顾时机未熟,未敢猝发。至是,
江督电达安庆,谓革命党人胃集于皖。恩铭不知为首者即锡
麟之别名也。因素重锡麟,与之密商。锡麟恐一旦事泄,祸且
不测,欲先发制人,而安庆之变作矣。时皖省巡警学生适届毕
业,锡麟为学堂会办,故请恩铭临考。二十六日晨,恩铭方至
满清兴亡史 ·65·
礼堂,锡麟先掷炸弹于地,未爆发。同志马子畦枪击恩铭,中
右手。锡麟复以手枪连击,恩铭仆。文巡捕陆永颐欲身蔽恩铭,
亦为击毙。委员顾松,因不从指使,又击毙。锡麟乘各官惊走
时,与马子畦及陈伯平,胁巡警学生数十人,往据军械所以为
抵御计。饬学生试验所存之新旧各炮,均不能用。正惶遽间,
而标统刘利贞、管带杜春林等,已督勇围军械所。锡麟急令马、
陈二人守御前门,枪毙弁勇数名。相持半日,卒以众寡不敌,
而陈伯平遇害,马子畦被擒。锡麟逾墙,避匿方姓医室,亦为
侦获,是日皆斩。因援张文祥刺马新贻例,竟挖锡麟心以祭恩
铭,故其死尤惨。自是影响及于绍兴。六月初五日,女士秋瑾
亦以株连受戮。
○第八十六节 革命军镇南关之战
自义和团事平以后,清政府幡然变计,广兴教育,多遣学
生游学于日本。孙文乘此灌入革命主义于留学生中。湖南黄兴
亦在日本,乃组成中国同盟会,举孙文为首领。孙文见党势之
已张,与黄兴等谋图大举。以广西镇南关扼天然险要,西人称
为第二旅顺口,欲先取之,以为根据地。顾关之附近有那模村
者,为游勇聚集之所,非令若辈为先锋,则不易成事。遂遣使
往说之。各游勇皆允诺。遂于三十三年十月,由游勇为先锋,
乘夜袭击镇南关右辅山之第三炮台。奋臂一呼,声震山谷,守
兵不知所措,弃炮台而走。游勇随后追击,抵第二炮台。守兵
以事出仓卒,不敢抵御。亦从之而遁,遂抵第一炮台。守兵以
不知其故,见来势甚猛,亦弃之而走。于是镇南关之三炮台,
皆树革命军旗帜矣。清政府闻之,令龙济光统率官军,力图克
满清兴亡史 ·66·
复。济光即督师至台下,以炮攻击炮台,革命军亦以台上巨炮
还击之。孙文与黄兴各执快枪,率领同志,躬冒矢石,奋勇猛
战。官军力不支,全队溃走。革命军既获胜,思布置内外,以
坚守御。乃检查军库,药弹之存者无几。始悟官军平日大率侵
吞军费,以饱私囊者也。但药弹既馨,虽有天险亦不足恃。孙
文乃与诸将士决议,渭与其守此待毙,宁弃关而散,再图后举,
遂走。而粤督张人骏得以龙济光等于七日内光复炮台之举,闻
于清政府矣。
○第八十七节 革命军河口之战
革命军自弃镇南关后,黄兴周历于广西内地,以增军事之
经验。孙文则往南洋,复与同党谋取云南之河口。议既定,遂
于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举事。是时革命党中之人,预伏于滇、
越交界间者,凡百数。伪作工人,散居于沿铁路一带者,约二
百余。又密约河口之巡警兵,使为内应。届期,内应者先杀巡
警官以示意。于是革命军自外乘之,枪声大作,几如雷动。官
民闻变,顷刻大乱,革命军乘势攻入。边防营中,有与革命军
通消息者,至是即倒戈相向。官兵势不能敌,纷纷溃散,而河
口遂陷于革命军之手矣。既陷河口,其北之南溪壩洒等处,又
相继而陷。清政府闻警,令滇督锡良调集营队以御之。彼此相
持者二十余日。寻官兵分三路进攻,中路由王正雅统之,东路
由白金柱统之,西路由赵金鉴统之。王正雅之兵,自三岔河、
老范寨节节获胜。白金柱之兵,自东路会之。旋破泥巴黑垒,
复由竹瓦房地方,以奇兵截其去路,遂取大小南溪,获前降革
命军之熊通而毙之。赵金鉴之兵,自蛮耗一战,首先告捷。连
满清兴亡史 ·67·
攻田房、小龙膊、壩洒、曼莪四要隘,势如破竹。时革命军将
迎黄兴为大帅,黄兴未至,而弹药已匮,乃弃城而走。至四月
二十七日,官军遂复河口。
○第八十八节 安庆炮队之变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后,载湉及那拉氏先后殁。举国上
下,人心汹汹。而安庆炮队突然变起,熊承基实其主动力也。
先是,徐锡麟之旧友曰范传甲者,痛锡麟举事之失败,誓成其
志。而身为一炮营正目,不能得众。乃与某标书记宋玉琳谋,
推成基为长,成基允之。至是,清两宫一时殂逝,成基以为乘
此时机,首先发难,他处必有相继而起者。且南洋、湖北两军,
正在河南秋操,与皖相近。安庆一得,即赴秋操地招抚南洋、
湖北两军。如得其同意,则兵力已厚,无患事之不成。乃于二
十六日,约其同党,先取火药库,次至军械局,然后全队进城,
以尽任务。众皆诺,是晚遂起事。以陈昌镛不从,刃毙之。出
营后,先入陆军小学,取枪械。又入火药库,取子药。方欲率
众入城,而内应者不动。是时马营虽随行,步营已潜遁。乃复
至火药库,取其炮弹,于临江寺附近之高处,直击城内抚署,
不能应手。成基所部之众,已一昼夜不得食。江中所泊战舰,
复发炮以助城内官军,弹如雨下。攻城之炮兵官又死。侦悉秋
操兵闻变后,端方、荫昌将统巡防营及卫队而至。成基思皖城
不破,则太湖军队不能收抚,所率之千余人必不足与端方、荫
昌等敌,翌日遂由西北退走。经桐城,至庐州,姜桂提兵追至,
击散其大半,而成基已逸去矣。清政府悬重金购之,不能得。
满清兴亡史 ·68·
●第四章 灭亡时代
○第八十九节 溥仪之兼祧
方载湉之初立也,吏部主事吴可读以死建言,痛斥西太后
不为载淳立嗣之非计。西太后虽心恶之,而屈于理之不当,乃
宣旨,将来载湉生子,即承继载淳为嗣。及光绪二十四年,载
湉以变法忤西太后,幽于西苑瀛台,其时帝位几不保。满亲贵
乃集议于宫中,谓既宣言载湉有病,当选近支宗亲,为载淳立
嗣。议垂定,密询南省各督抚。两江总督刘坤一等皆抗议。未
几,事泄。康有为等闻之,急联南洋群岛诸华商,为保皇全,
叠致电音于清政府,力争之。海内舆论,亦多微词,其事始寝。
翌年冬,复提前议。南方志士,有联名阻止者,竟无效。二十
六年正月,立旻宁曾孙即载漪之子溥俊为载淳嗣,以备他日承
继大统。于是载湉之位得暂安。无何,拳乱倏起,载漪乃废锢
边疆,而溥俊亦多失德,众望不属,由西安回京时,于途次废
之。至三十四年冬,载湉病势增剧,而仍未有子,遂以摄政王
载沣子溥仪承继载淳为嗣,兼载湉之祧,改明年年号为宣统。
○第九十节 间岛之争
满清兴亡史 ·69·
间岛,即吉林省光霁峪南,图们江中之江通滩也,面积不
及二千亩。因地居江间,四围带水,故朝鲜人以间岛呼之。向
由朝鲜人租种。年纳税于吉林之越恳局。及光绪二十年,朝鲜
人欲据为己有,纷起谋叛。经吉强军讨平之,寻订草约,依旧
租种。未几,日并朝鲜,利间岛之膏腴,因饬斋藤中佐,率宪
兵驻和龙峪。藉保护朝鲜人为词,谬指光霁峪以东为东间岛,
和龙峪一带为西间岛,诬为两国未定之界,而清日之争端起矣。
嗣后,清政府搜求无数证据,以驳斥日人,甚且据图们江北岸
之界碑,有“华夏金汤固,河山带厉长”十字以证之,而日
人仍肆无理之要索,不肯听从,遂成为悬案。至宣统元年,日
本使臣始知间岛为中国领土,因向清政府承认,惟要求侨居间
岛之朝鲜人,须归日领事管理。是欲嘘治外法权之余毒也。清
政府将欲答复,而日使又翻悔前议。经清政府与之力争,始遵
前议办理,而主权已丧失于其间矣。
○第九十一节 大东沙岛之交涉
广东大东沙岛,富有物产,而渔业尤宜。沿岛渔民曾立庙
其间,以为纪念。及光绪三十四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治探险而
得之。遂用强力驱逐渔船,毁灭庙址,竖立木牌,上书“西泽
岛”等字。复设事务所,有日本人百余,及台湾人三十余,久
留于此。然实西泽一商家之营业,非奉有日本政府命令者也。
已而英美二国,以大东沙海面险要,尤为航行孔道,请建灯塔
于清政府。清政府令粤督派船往勘。宣统元年,奉派之飞鹰船
前往,见日本人及台湾人力为经营,凡商肆、民居、煤厂、船
埠、电杆、车路均已敷设。即问日人因何至此,日人伪为不知。
满清兴亡史 ·70·
旋回省垣,以告粤督张人骏。乃饬关船水师,并熟悉洋务人员
再往。既抵岛,录取被逐渔户之供词,归陈粤督,遂由粤督照
会驻于广州之日本领事。略曰:
该岛隶属广东,贵国商人,雇工至此采磷,实属不合。应
请谕令该商自行撤退。
并电清政府,速与日使交涉。日使尚为持平,而日政府左
袒商民,坚持不让。争辩良久,卒以偿金予日人,于是西泽等
始舍之而去。
○第九十二节 安奉路事之交涉
方日俄之战于奉天南部也,自安东达奉天,曾筑军用铁路,
以图进兵之迅捷。迨战事既平,于光绪三十一年冬,由清日各
派大臣订明,将军用铁路改为商用铁路;其路线均由日本政府
修筑;俟十五年期满,须任清政府取赎;凡开工之期,不得逾
限出两年之外,其修筑工程等事,归两国人合办,由两政府各
派人员主持其间。此皆经两国订明,载在条约者也。嗣后期限
既满,日本犹延不开工。至宣统元年春,忽提议铁道线内,或
其附近之处,须驻守卫队,以卫铁路。清政府欲代以巡警,而
日领事不允,于是安东铁路交涉起矣。是年六月,驻京日使竟
以推诿之咎,归之清政府。且宣言将自由开工修筑此路,不待
清政府之协助。清政府闻而愕然,急以“推诿之咎,不负责任”
答之,并令驻外各使臣通告各国政府。各国政府虽明知日人之
专横,然亦不置一词。盖以弱国之政府,对于强国之政府,终
满清兴亡史 ·71·
见其交涉之失败也。
○第九十三节 片马界务之失败
云南之西部,有城曰八莫者,向与缅甸通商处也。自英得
缅甸后,即掠取之。光绪时,曾纪泽为驻英使臣,与英外部力
争之,卒不能得。及二十六年,与英国会勘界线时,勘界员受
英之欺,误以姊妹山及大盈江为界。于是滇滩关外及汉龙关、
铁壁关一带之地,尽为英人所有。然英人之贪心犹未厌也,至
宣统二年十二月,其兵又从缅甸之孟拱侵入云南,逾尖高山,
直占片马。滇督李经羲闻之,急达清政府,请与英使交涉。而
英使谬谓中国地图上素无片马之名,故片马系缅甸领土,不肯
退让。翌年正月,英兵又由片马而东,进占登埂土司地方,滇
督复请清政府争阻之。英使反谓此次进兵,系办土匪而来,滇
督何得张皇入告,淆乱是非。由是滇省之群情大愤,由咨议局
发起,先组织一保界会。嗣又邀请各界,以不用英货为抵制。
清政府不知利用此时机,以为对付英人之策,强令滇督转饬劝
业道,设法取缔。劝业道承其意旨,竟自照会商会。有云:
片马得失,于商人毫无关系。即争回片马,于滇商无益;
争不回片马,于滇商无损。须照常贸易,勿事激烈。
见者,皆恶劝业道之丧心病狂,不识大体。未几,清政府
与英使朱迩典议决界务,有将片马永租与英之说,滇人益晓然
于清政府之不可恃也。
满清兴亡史 ·72·
○第九十四节 澳门界务之争执
广东澳门,为葡萄牙人所管之旧址,仅三巴及新关水坑地。
道光间,始占潭仔、西沙、过路环。同治时,复占沙冈、塔石、
石塘街、新桥、沙黎头。光绪五年,占龙田。九年,占望夏。
均辟马路,编户口。复于望夏村口设兵防,毁关闸汛墙,占石
澳、荔枝环、青岛。十五年,欲占关闸外北山岭,以被驳撤回。
三十三年,又伸张权力于银坑、湾仔各处。迨三十四年,复于
湾仔河岸,占越海泡管理界线。而清葡勘界问题于是发生矣。
宣统元年三月,办理勘界事宜之高而谦抵粤,酌订主要之法,
分内占、外占两项。其内占之澳界、后路、望夏、吉大一带,
照原定关闸界限划之。外占之荔枝环、过路环各岛,皆当收回
管理。澳河界线,虽已将海泡移动,惟仍须照从前处所,以清
界限。旋与葡人开议,而葡人不从。未几,由清政府与葡使交
涉,仅允划出过路环一带主权,余则坚执如故。会葡国革命事
起,旧王出亡,改建共和政府。葡使特向清政府声言,未奉共
和政府之命,故界事暂从缓议。三年六月,葡人又于澳门浚海
勒捐,以肆其侵占手段。经粤人呼号奔走,清政府为之动容,
饬派重兵前逼澳门,粤督复派员与澳督严重交涉,而浚海工乃
停。惟界务则仍未解决。
○第九十五节 驱逐请愿代表
曩五大臣之由外洋考察宪政而返国也,清政府采其议,有
预备之宪之宣布。越二年,又以九年之内,将筹备各项事宜一
满清兴亡史 ·73·
律办齐,为天下告。是时有因期限太缓,而议其立宪之非真者。
至宣统元年,各省士民,见日韩合邦,日俄协约,南北满无故
增兵,皆为亡国之先兆。遂由直隶各省咨议局议长孙洪伊等,
吁请速开国会,以救危亡,而清政府不之许。二年五月,各代
表等以初次请愿无效,继以二次请愿,而清政府仍不之许。是
年十月,各代表等以二次请愿无效,继以三次请愿,清政府始
将期限缩短,改为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然各代表以瓜分
之祸,急于眉睫,开其端者东三省,承其弊者必不止东三省。
揆度时势,非早开国会,无以新全球之耳目,振全国之精神,
消窥伺于他帮,弭祸端于此日。于是鼓其爱国之热诚,有第四
次之请愿。乃清政府不鉴其苦衷,忽下一谕曰:
前据锡良代表,奉天绅民呈请明年即开国会。当经批示,
缩改开设议院年限。前经廷议详酌,已降旨明白宣示,不应再
奏。嗣据陈夔龙电奏,顺直咨议局议长等,又以速开国会为请。
复经电饬,剀切宣示,不准再行联名要求渎奏,并严饬开导弹
压。如不服劝谕,纠众违抗,即行查拿严办。兹又据军机大臣
据情面奏,亦属不合。开设议院,缩改于宣统五年,乃系廷臣
协议,请旨定夺。并申明一经宣示,万不能再议更张。诚以事
繁期迫,一切均须提前筹备,已不免种种为难。各省督抚陈奏,
亦多见及于此。乃无识之徒,不察此意,仍肆要求,往往聚集
多人,挟制官长。今又有以东三省代表名词,来京递呈。一再
渎扰,实属不成事体。著民政部、步军统领衙门,立即派员将
此项人等迅速送回原籍,各安生业,不准在京逗留。朝廷于无
知愚民,因迫于时艰,妄行陈说,已屡从宽宥。然岂有国民而
不循法理者?深恐奸人暗中鼓动,藉词煽惑,希图扰害治安,
若不及早防维,认真弹压惩办,久必至于酿乱。此后倘有续行
满清兴亡史 ·74·
来京,藉端滋扰者,定惟民政部、步军统领衙门是问。各省如
再有聚众滋闹情事,该督抚等均有地方之责。着即懔遵十月初
三日旨谕,查拿严办,毋稍纵容,以安民生而防隐患。
自是请愿之各省代表,大半被其驱逐回籍。清政府无立宪
之真心,益为天下士民所洞见,此所以卒底于灭亡也。
○第九十六节 广州之变
当宣统三年三月初旬,广州将军孚琦赴南门外观演飞艇。
回署时,突为温生才炸毙。温生才虽被擒杀,识者已知广州将
有事。至二十九日而变果作矣。先是革命军领袖黄兴,潜约福
建之林文、江苏之赵声、安徽之宋玉琳等数百人,由香港抵广
州,谋攻督署。为粤督张鸣岐所闻,下令搜捕,获胡宗衍以去。
革命军知事泄,欲暂解散。继以网罗周密,不易脱险,遂挟短
枪炸弹,以缠白为识,取道司后街,直扑督署。与卫兵巷战良
久,互有伤亡。卫兵卒不敌,革命军奋勇以前,击毙管带金振
邦、财政所提调李象辰。入署大索,不得张鸣岐,始悟其已逸
也。黄兴等乃奋臂大呼,冲围而出。将攻督练公所,适与李准
之先锋队遇。林文乃向前招抚之,高呼:“同胞,吾等皆汉人,
当同心协力,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当自相残杀”。言未毕
而枪已发,林文破脑死。于是革命军复与之战,无不一以当百,
卒以众寡不敌而败。乃由广州退出,复避于香港。是役也,黄
兴伤手指。革命军之被戕者凡七十二人,皆有名人物。变甫定,
南海、番禺两邑令,收七十二人之骨,谋葬于城内九头山。正
掘地营圹,忽枪丸自他处飞至,工人骇甚,各鸟兽散。四月初
满清兴亡史 ·75·
三日,广州各善堂董事,白于官吏,重以礼殓之,寻丛葬于东
门外黄花岗。
○第九十七节 内阁任用皇族
清政府之大权,自入关以来,夙由满族各王大臣领之,而
汉大臣不得与。及同治初年,翦除洪杨军后,始以汉人与之。
然不久仍为满人所领,盖其重满轻汉之心,历二百余年如一日
也。至光绪季年,即欲弃专制,尚立宪,则内阁总理大臣之资
格,当不问其为皇族为贵族为齐民,凡有才能,为重望所属者,
皆得为之,庶昭公允。乃据资政院之章程,限于皇族及贵族,
而不与齐民均,已为海内所非议。及宣统三年四月初十日,发
表新内阁。其为总理大臣者,一老朽无能之奕劻。余如民政大
臣为善耆,度支大臣为载泽,海军大臣为载洵,农工商大臣为
溥伦,组织不出于皇族,海内舆论益哗。奕劻知众论之大不容
也,因一再辞职,而清廷强为慰留。于是各省咨议局联合上书
争之。其略曰:
内阁,为代君主负责任之机关。总理大臣,为内阁全体责
任之总汇。故君主立宪国,内阁大臣有组织内阁之权,能负完
全无缺之责任。责任之所集,功罪之所归,即国家安危之所系。
立宪国家,重内阁之组织,尤重总理大臣之任命。其最要之点,
则在人之组织内阁之总理不归于亲贵尊严之皇族。此非薄待皇
族,谓其无组织内阁之能力,实由皇族内阁与君主立宪政体,
有不能相容之性质也。谈君主立宪政体者类,皆知君主神圣不
可侵犯之语。君主既立于神圣不可侵犯之地位,则隶于君主之
满清兴亡史 ·76·
皇族,亦即立于特别不可动摇之地位。若内阁之地位,则可动
摇而更新者也。立于君主之下,以受议会之监督,有政策之冲
突,即发生推倒之事实。实组织内阁之总理大臣,于君主无亲
族之关系,倒一内阁,不过倒一某总理内阁,君主毫不受其影
响。组织内阁之总理大臣,为密隶于君主之皇族,倒一内阁,
即为倒一皇族内阁。皇族缘内阁而推倒,使臣民之心理,忘皇
族之尊严。君主之神圣,必有不能永保之虑。恭读《钦定宪法
大纲》,以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列为专条,近布新内阁官制十
九条,绝无组织内阁必以皇族总理之规定,盖以循君主立宪国
之公例。而第一次内阁总理,适为亲贵之庆王。庆王内阁既成,
对于皇上担负责任,使不可以推倒,如设立阁制之真意何?使
其可以推倒,如皇上神圣之体统何?此所以熟思深虑,不能不
披沥呼吁者也。
书上,不省。海内之有知识者,对于聋聩之清政府,皆有
绝望之心矣。
○第九十八节 铁路国有一
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取消商办成案。发之者,御史石长信;
主之者,邮传大臣盛宣怀也。此为新内阁成立后之第一政策。
先是,宣怀怂恿载泽,借英、法、德、美四国款千万磅,载泽
犹豫未决。宣怀诱以甘言,借约遂成立。至是,以贷款筑路,
宣示天下。四国之觊觎路利,卒偿所愿。日本人知其旨,要求
彼国政府,亦愿握有债权。宣怀复主张借日款千磅以和解之。
川、鄂、湘三省人民于命下之日,为之大哗。盖粤汉路线,始
满清兴亡史 ·77·
由宣怀私售与美商合兴公司,迨光绪二十八年,竭三省人民汗
血之资,仅得争回,集股商办。工程方亟,而突遇国有之发生,
不啻夺人民之生命财产以授外人也。故有拟举代表赴京师抗争
者。有俟咨议局开常年会,一律不赴召集,各省工商亦同时罢
业,以为后应者。清政府患之,以端方尝抚湘抚鄂,欲赖其力
以愚弄湘、鄂人民。故于被废之后,忽起为督办粤汉、川汉铁
路大臣。又以郑孝胥盛言国有利益,登载报章,足以摇撼天下
之耳目,故亦命为湖南布政使。湘抚杨文鼎,更助桀为虐,阳
为咨议局代陈湘路力能自办,不愿借款,请收回成命之词,阴
告清政府,谓湘省开会,有匪徒煽惑其间,宜挟雷霆万钧之势,
以宣示其威,使匪徒闻而解散之意。宣怀嘉其有识,而格杀勿
论之谕遂下。人心瓦解,皆造端于此。
○第九十九节 铁路国有二
是时,四川护督王人文,知清政府之显拂舆情也,因代表
川民,请缓收路,以冀其悔悟而转圜,卒被严旨申斥。御史赵
熙、欧家廉知盛宣怀之动摇国本也,因据广东、湖北京官所指
恶状二十款,转以入告,意必为其所动,卒仅以弹章交宣怀阅
看。于是各省人民,希望政府之心垂绝,乃退而商自保之策。
五月初旬,粤路先开会筹议。旅美华商,又寓书于粤路公司,
有国有政策,誓死不从,万一决裂,当谋种种对待之言。因是
川、鄂、湘三省皆闻风而起。亦设保路同志会,以反对国有。
就中惟川人为最烈。成都一开会,至者四千余人。重庆一开会,
至者万五千余人。人文默觇民志,激而愈甚,不得不据实入陈,
反为盛宣怀所驳斥。未几,王人文去,赵尔丰至。于七月十五
满清兴亡史 ·78·
日,以拘保路会代表邓孝可、蒲殿俊、罗伦等八人,激成民变,
督署被围。卫队枪毙多命,旋即解散。尔丰犹以诡辞告政府。
政府遂令端方带兵入川,复令开缺两广总督岑春煊驰往,会同
尔丰办理剿抚事宜。尔丰恐春煊一至,则川事真相毕露,激变
之事,于己有大不利者,乃铺张战绩,称川乱敉平,于是春煊
不果行。迨春煊复奉命督川,甫抵鄂,而武汉已有起义之军,
赵尔丰与端方等先后被戕于川中矣。
○第一百节 革命军起义于武汉一
革命军之起义于武汉也,实由铁路国有政策酿成之。先是,
革命党人以武汉握南北之中枢,利于进取,屡谋在此起义。顾
以防范颇周,未敢猝动。至是,鄂督瑞澄以川省事急乞助,既
遣统带曾广大督率所部,由宜昌西上,为之声援,又因郧阳、
施南等府与川省毗连,复分兵防堵。革命党人遂乘武汉兵备之
虚,潜运枪弹,克期举事。期前事泄,凡英俄租界及小朝街等
处,党人之被逮者数十人。内有彭楚藩,本为陆军宪兵,亦杀
之。瑞澄阅党人名册,多系军籍,大骇。于八月十九日,令督
练公所军事参议铁忠以枪弹给三十标旗兵,使之往捕在党之二
十标二营张排长,及兵丁等人。各营兵之列名党籍者,均不自
安。是夜,武昌城内二十九标、三十标步队,城外炮队等,遂
同时起事。先据楚望台军械局,继架炮于蛇山高处,轰击督署、
藩署及督练公所。瑞澄急匿于楚豫兵轮,藩司连甲、统制张彪、
参议官铁忠亦均逃去。诸军人见大事已成,不能无统率,乃挟
请鄂军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元洪惧,诺之。遂改
咨议局为军政府。召集官绅,宣布党纲四条,大旨以建立共和
满清兴亡史 ·79·
政府为主。革命军既得武昌,即渡江据汉阳兵工厂,令工匠奋
力制造,以供军事之用。复于汉口立军政分府,以保中外人民
之生命财产。盖不三日间,武汉三镇俱为革命军所得矣。
○第一百一节 革命军起义于武汉二
清政府闻三镇既失,恐武昌之革命军乘热北上,直捣燕京,
遂令陆军大臣荫昌,统率近畿兵两镇赴鄂剿办。又令萨镇冰率
海军赴鄂救应。八月二十六日,荫昌抵信阳,其先锋队已至汉
口之北。萨镇冰乘楚有兵船,亦至。所统建安、建威等六炮舰,
湖隼、湖膺、湖鹗等各雷艇,俱驶至汉口,泊于江心。其兵威
之盛,见者皆为革命军危。及二十七日,革命军与荫昌之先锋
队开战于刘家庙,先锋队大受挫折。已而荫昌之陆军大至,革
命军复与之战,勇猛异常,故荫昌所部之军屡战屡败。其泊于
江中之炮舰,萨镇冰虽命驶赴上游,发炮相应,百无一中。而
武昌炮台与汉口革命军又两面攻之,故不能抵御而退。兵舰既
退,北来陆军之势益孤,遂为革命军痛击,丧失粮械无算。事
闻,清政府急起袁世凯于彰德,使南下督师。世凯知战之非计,
密请政府召还荫昌,而以冯国璋等代领其军。复遣使示意于黎
元洪,欲与议和,不得要领。于是冯国璋又率北军前进,所持
者多机关炮。革命军稍不能支,遂退。冯国璋既抵汉口,疑其
居民阴助革命军,遂纵兵队焚毁华界房屋至十之八九,屠戮居
民至数万人。外人之观战者,诋为野蛮残酷,惨无人道。清政
府虽下罪己之诏,以期笼络人心,已无及矣。
满清兴亡史 ·80·
○第一百二节 各省宣布独立
方鄂军之初变也,虽举黎元洪为都督,以抵抗北来攻鄂之
师,惟恐众寡不敌,必至功败垂成。且环顾各省,类不知革命
之真相,有作壁上观者。乃宣布其事,以号召四方。其略曰:
满洲以东胡残种入主中原,残德相沿,几三百载。淫威虐
政,未遑具论。然以神明华胄,而戴此犬羊遗孽,以为宗主,
是旷世之奇羞,绝代之巨耻也。我鄂军都督黎元洪激于公愤,
赫然振怒,义帜一张,全军响应,半日之间,三镇詟服,足见
人心思汉,天下乔诘卓鸷而不甘雌伏于建虏之下者,已非一日。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乃伪政府不知天命,反
肆行抵抗,调将遣师,水陆并进。甫一交锋,俱遭败北。陆师
则退保信阳,水军则几遭沉没。瓦解之势已成,倒戈之期日迫。
我义师一方却敌,一方保民,外教外商,尤为周密。故世界愿
认为战团,各国皆目为义举。然湖北居天下之中,当四战之地,
进取则有余,保守则不足。是故一军出河洛以达宛平,而辽东
三省,可以檄定。一军出宜昌以攻成都,而西藏可以遥制。一
军趋衡岳而连百粤。一军下九江,而扬子江下流诸省,悉归掌
握。大功之成,易于反掌。但义师崛起,兵力犹孤。进取之军,
或不足以供遣派,则恐时机一去,而大局全非,汉族兴亡间不
容发。昔者洪、杨之役,湖北旋得旋失。此诚便于进取,不便
于保守之故也。现在巴蜀义民犹知抗敌,武汉上游,或无足虑。
然后河北无响应之军,江东无兵马之助。我义师内无接应,外
无声援,水陆交攻,腹背受敌,鄂军纵强,其如寡不敌众何!
即幸而不败,亦不能克日荡平,已深足为诸父兄之患。况鄂军
一败,则汉族全亡,而中国无复革命之望。时乎时乎,不可失
满清兴亡史 ·81·
也。愿各省父老昆季,一垂察焉。河北为燕赵故都,人民率多
豪侠,讨贼复仇,此皆诸父兄之所优为,而今日未遑计及者也。
夫畿辅之下,压制森严,虐政流传,诸父兄殆受之而不觉。庚
子之乱,受创尤深。究其祸源,皆政府失职之咎。昔者父兄先
民,多借交报仇以伸民困,岂有身受切肤之痛,而作壁上之观
者乎?窃为诸父兄所不取也。山东文物之邦,夙明大义。孔孟
之遗风,朱家之豪侠,史册流传,口碑载道。春秋复九世之仇,
当亦父老昆季之所稔知。今者义帜已张,国基已立,稍加协助,
便可奏功,尚何惮于一发耶?至于江东子弟,越国君子,皖江
志士,向以仗义闻天下。鼎革之初,故老遗民,屡图恢复。天
下佑汉,忍辱至今。吴、徐之暗杀,熊、赵之义师,盖闻风而
兴起者也。故革命较各省为先,而受祸亦较各省为烈。扬州、
嘉定、江阴之屠,此皆父兄先民之所身受,而不能一刻忘者。
鄂军起义之初,逆忆响应之军,当首推吴越。盖结怨深而思报
切,此人情之常,而不料竟失之于诸父兄也。两广为百粤故地,
数被胡寇,人民多激烈。抚其邦者,向多酷吏。人民乔诘不堪,
屡思起义。天国功败于垂成,广州计疏于仓卒,此皆诸父兄之
所深痛,而急思报复者也。云、贵地近南徼,瘴雨蛮烟,伪政
府早视为化外。故不恤割其土地,以饷友邦,片马割让,尤其
末事。为今之计,非革命告成,恐终难保其故土,前者曾组织
敢死队以抗外邦,而何以竟疏于恕无可恕之建虏耶?至于关中
健儿,勇于战斗,龙蛇起陆,大动杀机。豪杰建功,固当如是。
湘淮旧卒,亦当杀贼致果,以功赎前日惨杀同胞之罪。至若长
江之哥老,北地之三合,东三省之马贼,夫汝本良民,因胡性
苛刻,致汝于穷迫饥寒,流而为盗。虏吏不恤,加以匪名,横
加屠戮,实非汝之罪也。故汝党之魁,作威福,结死党,劫夺
民豪,戕杀污吏,以立强于天下,慨然有古游侠之风,其谊有
满清兴亡史 ·82·
足多者。今者鄂军起义,汝等当蜂起相助,攻城先登,陷阵却
敌,斩将搴旗,以销宿愤,而除公敌。大功告成,当锡汝爵。
无功者亦收为良民,而同安畎亩。惟行军之中,当知纪律。凡
戕杀外人,焚毁教堂,劫夺良民者,杀无赦。望稍为留意焉可
也。要之湖北当天下交冲之地,尤汉族兴亡所关,凡我同仇,
均当协力。长于权变者以参军政,富于资财者以输军饷,勇于
敢死者以从军事,精于战略者以司军令。结天下之盟,作国之
民气。统率义师,宣言北伐。执彼虏魁,投之遐塞。伏望同胞,
闻风兴起。石勒倚啸于东门,陈涉辍耕于陇上。草泽匹夫,犹
怀大志,神明贵胄,忍作胡奴?此真英雄用武之秋,豪杰建功
之会也。
是文一布,全国响应。九月初一日,陕西、湖南先告独立。
初二日,九江继之。初五日,贵州继之。初十日,云南继之。
十二日,江西继之。十三日,上海继之。十五日,江苏、浙江
继之。十六日,两广继之。十八日,安徽继之。十九日,福建
继之。而四川、甘肃、新疆等省,亦接踵而起。不数旬间,清
廷大势全失。惟山东既告独立,又即取销。模棱两可,未免贻
笑外人。江苏之江宁省城,以议独立无成,卒开兵衅。
○第一百三节 江宁之战一
当苏、浙未独立之前,江宁绅士先谒江督张人骏,请其宣
告独立,以保全城生命。人骏以无论独立与否,我惟拚一死为
词。绅士复苦劝之,意稍动,乃于次日召各官会议。类多中立,
惟将军铁良、统领张勋等,颇极端反对,于是独立之议不能决。
满清兴亡史 ·83·
是时,江宁新军有请给子弹者,人骏虑其变,勒不与,反使统
制徐绍桢率其所部,出驻秣夌关。至铁良所统之旗兵,张勋
所统之防兵,一一给以子弹,令守卫江宁。新军闻之,大愤。
嗣以苏、松,常镇,皆已独立,遂于九月十七日,全体俱变,
由秣夌关直薄江宁南门。内应者同时攻督署,被防营所抗,
不得入,乃退至北极阁,再谋进攻。张人骏已乘乱逃出督署,
匿于防兵营内。张勋挟之以为重,发令严闭城门,一律搜杀。
凡剪发、白帽结、白辫线、身系白带、手执白巾之学生及非学
生,张勋悉诬为革命党,命防兵屠戮之,数达千余。张勋住居
附近,尸骸满地,血流成渠,亦一时浩劫也。
○第一百四节 江宁之战二
自江宁既开战,新军继续进攻。以缺乏药弹,不能制胜,
乃退至镇江,待组织援师。江苏都督程德全,闻新军战不利,
张勋日残害无辜,愤甚,檄诸军克期往救。九月下旬,苏军将
启行,程都督遂宣布誓师之辞。略曰:
盖闻托体国民,以拯救国亡为天职,抗颜人类,以主持人
道为良能。本都督始以国民天职而举义旗,继以人类良能而诛
残贼,事非得已,心实无他。盖本都督服国民公役有年矣,甫
闻政事之日,已丁板荡之年。每鉴列强,略知政要。其日夜所
希望,惟求改专制为立宪,使吾中华大国得一位置于列强之间。
万语千言,众闻共见。乃自缩短筹备清单,而好恶之拂民愈甚;
组织责任内阁,而亲贵之私利尤多。凡诸立宪之要求,适增专
制之罪恶。急而知悔,言岂由衷?观听徒淆,国家何赖?本都
满清兴亡史 ·84·
督蜀人也,不敢衔蜀人一隅之愤,而不能不恤全国胥溺之忧。
自武汉首倡大义,凡有血气,云合影从。盖无不知欲求政体之
廓清,端赖国体之变革。无汉无满,一视同仁。惟国惟民,各
求在我。将泯亲疏贵贱为一大平等,即合行省藩属为一大共和。
但有切实改革之诚,并无力征经营之意。从国民多数之心理,
奠华夏后此之邦基。其所以从武汉之后,而黾勉以救国亡者,
如此而已。夫人即昧于大同之公理,拘于草昧之陈言,谓君主
为天与之淫威,谓臣民为一姓之奴隶。虽有愧国民之常识,亦
何至为人道之深仇。乃近则张勋荼毒于江宁,远则冯国璋焚杀
于汉口。生命财产,蹂躏天赋之人权;子女玉帛,餍饫凶人之
涎吻。此岂目所忍睹,耳所愿闻?无论兄弟急难,父老颠危,
凡属含生负气之伦,敢忘匍匐救丧之义?此则为人道所驱,不
得已而诉之于武力者也。是用甘舍微躯,亲临前敌。我将士仗
义而来,不惜赴汤蹈火;本都督拊膺而叹,何心饱食安居!共
和为治理之最高,本无进退待商之余地;性命为有生所同具,
止有安危与共之血诚。其可敫然号于有众首,舍死忘生之举,
不过为胜残去杀之谋。非仇故君,非敌百姓。枕戈以待,鼓行
而前,一举而歼张寇,肃清江南;再战而覆清都,长驱冀北。
仗诸君热力,再造河山。是民国义师,咸遵纪律。肤功立奏,
今为发轫之初;血气皆亲,是用掬心以示。布告将士,咸使闻
知。
于是苏军西赴镇江。已而上海吴淞之军又至,浙江、广东
援师亦先后至。与江苏诸军联合,故称为联军。十月初三日,
程都督复亲往视师,士气大振。时萨镇冰所部海军,大半降于
镇江军政府。镇冰早逸去,故联军公推程都督为海陆军总司令。
旋进驻高资,分联军为三路:北路沿江岸铁路线进攻太平门,
满清兴亡史 ·85·
南路由句容淳化镇进攻聚宝门,中路傍鸡笼、玉龙等山,进攻
朝阳门。张勋率兵七八千,分三路御之。初五日,遂大战,历
五六时之久,张勋兵力不支,渐次败退。无何,北路军据乌龙、
幕府、狮子山各炮台,南路军据雨花台炮台,中路军既占马群、
李陵卫一带,复夺取紫金山之天保城。张人骏、铁良等见联军
愈逼愈进,急遣胡令宣至联军议和,不能决,遂匿日本领事馆。
张勋率马队二千以遁,而江宁遂破,时十月十二日也。
○第一百五节 革命军组织临时政府
方东南各省之宣告独立也,其宗旨在与清政府分离。而一
切改革之进行,不能无所承受,故群认武昌为中央军政府。及
联军攻破金陵,更期组织之完备,乃由各省代表之在上海者,
联名电达外洋,请孙文返国。孙文闻电,即偕美国人花墨黎等
同行。十一月初六日抵上海。越四日,直隶、奉天、山西、陕
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苏、安
徽、江西、浙江、福建十七省代表,假金陵咨议局,开临时大
总统正式选举会,孙文适当选。代表团推汤尔和等至沪迎之。
十三日,孙文偕特派代表员等,乘沪宁汽车赴江宁,履总统任。
濒行,上海各军队在车站擎枪排列,各团体均举代表敬送,莅
止者不下万余人。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处,人民皆
欢呼万岁,为一时盛举。是晚,抵金陵,入总统府,行受任礼。
当布宣言书曰: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才,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
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
满清兴亡史 ·86·
年,日益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
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若是之速者。国民
以为于内无统一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
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
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责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是
用黾勉,从国民之后,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
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沥肝胆,为
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
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族,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者,对于满清为脱离,
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
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血钟
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
一,号令或未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
为共同之行动,整齐划一,夫岂其难?是曰军政之统一。国家
幅员辽阔,各省自有其风气所宜。前次清廷,强以中央集权之
法行之,以遂其伪立宪之术。今者各省联合,互谋自治。此后
行政,期于中央政府与各省之关系调剂得宜。大纲既挈,条目
自举,是曰内治之统一。满清时代,藉立宪之名,行敛财之实,
杂捐苛细,民不聊生。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
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是曰财政
之统一。以上数者,为政务之方针,持此进行,庶无大过。若
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
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对之抱平和
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
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
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
满清兴亡史 ·87·
务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意,与我友邦,益增亲睦,使中国见
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循序以进,不为幸获。
对外方针,实在于是。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
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
年来,以至今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
其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葆此
革命之精神,一往无阻,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立于大地,
然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
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之同胞鉴之。
自是而临时政府亦即日成立,对于满清旧政府,有南北并
峙之势焉。
○第一百六节 南北议和一
当袁世凯督师南下时,曾遣刘承恩、蔡廷干等至武昌议和。
以君主、民主之宗旨不合,未开议。迨奕劻以战事日急,力辞
内阁总理职,清政府命袁世凯继其任,且敦促至京。世凯以军
事全权付冯国璋,国璋又攻破汉阳,而武汉之战祸益烈。英使
朱迩典,以战期延长,商务将受莫大之损失,阴令驻汉英总领
事介绍议和,日、美、法、俄、德诸国均赞成,英人李德立亦
屡以为言。袁世凯乃以“汉口虽下,海军复变,汉阳虽得,金
陵复失,库帑告匮,贷款无从,购械增兵,均为束手”等语入
奏。清政府即派袁世凯为全权大臣,世凯旋请以唐绍仪为代表。
是时武昌黎元洪徇英总领事等之请,亦推任廷芳为代表,将于
汉口开议。经各省驻沪代表之会商,谓汉阳甫破,若在汉口议
满清兴亡史 ·88·
和,殆春秋城下之盟,故改为上海。十月二十八日,两代表各
偕参赞,会议于上海英租界之市政厅,是为议和之开始。
○第一百七节 南北议和二
方唐绍仪之奉派出都也,其意本不甚赞成共和。及躬历汉、
沪,见东南各省民情,倾向共和,已成一往莫遏之势,乃为之
变计。会议数次后,与伍廷芳所定最要之四款,未向世凯商明,
遽行签定。世凯闻之,意不谓然。又闻南京已设临时政府,孙
文已为临时大总统,谓与特开国会,议决民主、君主之问题有
碍,遂撤还唐使,以签约为无效,而自与伍廷芳直接电商。是
为议和之中变。是时南方人民,有愤世凯之失信者,谓其以议
和为名,而实则购械增兵,复欲宣战。于是汉口商人请以汉口、
汉阳作为中立地点。各省停战之兵,复函电交驰,约期北伐。
伍廷芳知和议决裂则祸益深,乃力争签定之约,不能以唐使进
退而失效力。谓世凯深明交涉,必能守此公例。至应商各件,
有非面商不能尽者,故请世凯南行,而世凯又请廷芳北行,彼
此再三争辨,仍以电报为议和机关。至十二月初旬,有国会选
举办法之决定。越数日,复有溥仪退位条件之酌定。伍廷芳遂
辞议和代表之任,是为议和之终局。
○第一百八节 溥仪逊位
自武汉战云震荡全国,外人皆称革命军之文明。且认为国
际公法上之交战团,绝不横加干涉,故革命军气焰日张。然在
满清兴亡史 ·89·
清政府视之,尚不知大势之已去也,但以为要求实行立宪而已。
故于九、十两月中,既解党禁,复派宣慰使,惩盛宣怀之首祸,
罢摄政王之重权。颁重大信条十九条,宣誓于太庙中。又令资
政院择定日期,召集国会。谓如是,则国民之心必满足,而大
乱可敉平矣。迨和议既开,经伍廷芳之要求,袁世凯之陈奏,
始知议和主要在废弃君主立宪,承认民主立宪,庶皇室可蒙优
待,而海内亦永息干戈。不然,则议和决裂,南方各军水陆并
进,誓必直捣黄龙,区区皇室,非独不能优待,且无保存之可
言。清太后闻之,计无所施,乃召集近支王公,特开御前会议。
顾是时良弼方结宗社党,以保存满洲君主为名,亲贵和之,势
颇猖獗。故御前会议,虽经数次,类多反对共和,不能取决。
未几,良弼被炸,宗社党因之解散。且北方军队,一再请愿共
和。疏中大旨,谓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
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致恩旨不颁,万方受困。现在全局
危迫,四面楚歌。京津两地,暗杀之党林立,稍疏防范,祸变
即生。是陷九庙两宫于危险之地者,皆二三王公之咎也。谨率
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由是各亲贵皆不敢有违言,
而溥仪遂下逊位诏。盖满清自入关定鼎,历二百六十有七年,
至是乃灭亡矣。__